“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征文获奖作品3:以清正兴保险
2022-11-25 | 作者:王 刚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陕西金融系统2022年“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征文获奖作品(等奖)

清正兴保险以清廉助金融

(杂文)作者/王 刚



古人云:“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廉正的人时常快乐满足,而贪婪的人时常忧愁烦闷,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这个时代的永恒追求。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在营造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这个社会宝贵的精神食粮,也是引领金融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一时半刻的“廉以律己”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廉洁,周恩来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以廉洁为民、克己奉公的形象长存于我们心中,为我们树立了光辉伟大的典范。周恩来和邓颖超结为夫妻,他们结婚后曾协商,两人可以在一个地方或一个机关工作,但不要在一个具体部门共事。几十年间,他们都遵守了这个约定。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人对周恩来说:根据邓颖超的资历和她对革命的贡献,应该在政府里担任一个部长职务。周恩来坚决不同意,他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在政府任职。”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多次在任职、调级等问题上尽量“压低”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廉家才能廉政”的道理。

清廉者,身处金融行业,我们的行为时刻与老百姓的钱相联系,其中诱惑重重,我们更要提醒自己常怀警戒之心,练就“火眼金睛”。某些干部、高官身处要职,却政治意识、纪律规矩意识淡漠,“亲”“清”关系不明,被利益二字蒙蔽双眼,或背离了依法监管、为民监管、廉洁监管的初衷,或无视职责要求,知法犯法,从金融的监管者、管理者沦为金融风险的制造者。他们的自甘堕落,不仅让自身置于法律的边缘,摧毁了群众对他们的信任,更让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最终成千古恨。所谓“垢尘不污玉,灵凰不啄膻”,作为金融保险行业的工作者在面对利益诱惑和人情交换时,要下意识要亮起红灯,以清廉为范,洁身自爱,方得始终,秉承清廉精神。

对于金融行业的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思想,不能被其他人所诱惑。构建“清廉”金融文化,内修外控二者缺一不可。对内提高金融人的自我修养,提升自律意识,对外要严明规则,夯实制度根本和文化根基,打造整体合规氛围,自律与他律紧密结合,双管齐下,紧抓人这一核心要素,只有人“清”才能事“清”,事“清”才能行业整体“拨云见日”,构建“朗朗乾坤”的“清廉”金融文化。而构建清廉金融文化一方面,加强清廉教育,从根本上实现作风清廉。多多开展教育学习,使清廉意识更强,清廉文化深入人心;其次切实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及时发现金融存在的腐败问题,坚持抓早抓小,让腐败遏制在萌芽时期;最后是严格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地工作,贯彻求真务实、积极上进的工作精神,把正风肃纪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

另一方面,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反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清廉金融文化在引领方向、防范风险、促进发展、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构建风清气正的廉洁金融环境。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创建清廉金融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份子,我们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同时增强个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错误的言论和行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时刻不忘党的廉政传承,在工作里真正实践好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廉政尚德,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构建清廉的金融文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廉洁”二字牢记心中,用行动维护自己工作岗位的纯洁性。聚“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磅礴力量,共同推进金融事业的发展,书写属于保险行业的辉煌。

【作者简介】

王刚,男,就职于人保财险咸阳市分公司。

[编辑 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