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征文获奖作品3:我的父亲
2022-11-25 | 作者:我的父亲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陕西金融系统2022年“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征文获奖作品(等奖)

我的父亲(散文)

作者/尚芬芬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一位真真正正的严父,是一位有信念和担当的老共产党人,也是我们姐弟学习的榜样。父亲的一生经历坎坷,受尽磨难,但为人正直善良、两袖清风。

父亲姊妹7个,五男两女,爷爷47岁时,因病不幸去世,撇下奶奶一人守寡养活7个子女,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更让父亲接受不了的是,由于成分和贫穷等原因,奶奶迫不得已,先后忍痛将四叔、五叔送了人。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便立志要好好读书,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贫穷落后的面貌,发誓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可就在父亲18岁那年,高中未毕业的他却赶上文化大革命,学上不成,被迫去修建宝鸡峡。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下,父亲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在劳动的间歇,在繁星点点的夜晚,父亲手不释卷、挑灯夜读。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高考制度的恢复,父亲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财经学院,即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财经学院。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本可以选择留在西安,可父亲却坚决要求分回老家工作,以便照顾家里老小。从此,父亲正式从事了金融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在单位他努力钻研业务,从最基层的柜台业务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一般员工干到了中层管理、单位负责人、最后到处级干部。曾先后担任过咸阳市某银行办公室副主任,兴平县某银行行长,陕西某银行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某银行咸阳分行行长兼党委书记等多项职务。

在他从事金融行业的几十年里,始终坚持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始终把家庭教育,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造福于人民。记得当年某银行学校前任领导班子因为不团结,学校管理混乱,运营难以维持。父亲上任后,因学校远在三原,我家在兴平,那时候两地没有直达车,交通很不方便,为了便于工作,他竟连续三个月没有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率先垂范,每天坚持与学生一起跑操、一起吃大锅饭,严明纪律、加强管理、不到半年时间,便将学校治理的井井有条,校风校貌大为改观。

之后,他又了解到教师们住的筒子楼又脏又黑、缺水少电,可学校经费有限,无法改善,于是他四处奔波协调,大胆尝试创新,先后办职高班、函授学习班,既提升了行内职工的学历水平,又解决了学校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在资金相对充裕后,他又上下沟通协调,决定为教职工盖两栋家属楼,就这样马不停蹄,加班加点终于在他在任的短短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两栋崭新的教职工家属楼拔地而起。当教职工欢呼雀跃搬进新家,铆足劲准备跟着他再大干一场时,他却要调离到咸阳工作,于是他不但没有参与分房,临走时还四处求人,为6名困难家庭子女解决了就业问题。在父亲调走的那一天,好多师生都自发聚集在校门口,含泪与父亲握手道别,我第一次经历那样的场面也激动的流下了泪水。那一刻,我发自内心的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教育家属子女方面,他更是严上加严。决不允许我们打着自己的旗号去做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更不容许我们收受他人的任何东西。

记得父亲在兴平某行任行长时,我家刚从农村进城,住在行后面的家属院最高层5楼,当时也没有电梯,每天上下楼都气喘吁吁。有一次,我正在家写作业,听见有人敲门,父母都还没回来,我将门开了条缝,只见一中年男子满头大汗,扛了一大箱红富士苹果说要找父亲,我说他还没下班,有事你明天到办公室去找,可那人说上个五楼已累得不行了,能否让他进门等,我当时还是个不懂世事学生,想着爬五楼确实累,进门歇会也行。但脑子里又突然闪现出父亲严肃的面孔,他曾对我和母亲郑重交代,任何人因公上门,一律不准接待,有事上办公室谈,所以犹豫了一下我将门关上没让进,谁知那人走了,却将苹果放在了门外。父亲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将我教训了一通,说我违反家规,收了人家东西,我委屈的不知说什么好,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叫人将苹果拿走。为这事,我好几天都不和父亲说话,心想不就是一箱苹果,至于发这么大火吗?可父亲却教育我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别人找我办事,如果能办,何必送礼,如果送礼,肯定难办。我是一名党员,不能违反原则,没有底线,我是农民的儿子,绝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假公营私,搞权钱交易,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父亲任某银行咸阳分行行长期间,与他原来一块共事的一位兴平行老职工来家里,哭哭啼啼说,她的儿子当时在兴平行里上班,儿媳却在咸阳上班,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感情出现了点问题,儿媳正在闹离婚,恳求父亲看在原来同事的份上,照顾照顾,将儿子调到咸阳工作。父亲觉得这位老职工也是一位老党员,原来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况且现已退休,能来张口求他定是迫不得已,便答应办了。不久,那位老职工又来家里,趁人不注意丢下一个信封,回头发现打开一看,里面装了2000元,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我正准备和弟弟上学时,父亲便吩咐我俩将钱给人退了回去,推让了半天,我将钱从门缝里给人塞了进去,要知道,在那个年代,2000元对于一般家庭也不是一个小数。就是这样,父亲在一点一滴中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父亲在兴平某行任职期间,有一民营企业处在建厂初期,需要贷款100万元,由于当时该企业地处乡下较为偏僻,好多人对其前景不看好,几家银行都不愿意给贷款。但父亲经过实地考察,与负责人长谈,发现该企业负责人很有思想和魄力,为人也诚实厚道,觉得可以贷款,就是这100万贷款,让该企业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规模越做越大,几十年过去了,这家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早已成为市重点民营企业、纳税大户,企业负责人也和父亲成了忘年交。现在父亲虽然已退休多年,也帮不上啥忙,但逢年过节,该负责人都会亲自或派人来看望父亲,时不时的还会开着自己的房车邀请父母一块去旅游。正是由于父亲在任时的清正廉洁,设身处地为企业解决困难,却从不图回报,这种人格魅力才赢得了该企业负责人的尊重和认可,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友好和快乐。

生活中,父亲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工作后,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为乡亲们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譬如他四处联络找资金给村上修路、帮助亲朋好友脱贫致富、资助孩子上学、为其找工作、找对象等,父亲的一生总是竭尽所能的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但唯独对我和弟弟比较苛刻。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在我读高中时,行里内部招工,其他子弟都纷纷找他报名,但父亲却坚决不让我报,说不符合规定,后来才知道那是最后一批内部招工;另一件是在我毕业分配时,他还在位,行里招大学生,要求大专文凭,我当时是高中专,他坚持原则,公事公办,让我进了信用社,为此,母亲都和他闹得很不愉快。我参加工作不久,又有人主动提出将我调进机关工作,但父亲却说“年轻人不在基层锻炼学业务,进机关干啥?”就这样,父亲的一句话让我在基层一干就是几十年,弟弟也一样,都40的人了还在一线工作,所以弟媳妇一直对父亲有意见。可以说,当时我对父亲多少也有些怨气,认为他六亲不认,在自己儿女工作上都不肯帮忙,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的明白了父亲的苦衷,人在官场,如果不以身作则,怎么能服众?如果父亲“三观”不正,家风不严,我可能早已没了父亲,也不可能拥有现在的幸福家庭。

虽然现在我和弟弟在事业上没有达到父亲期望的要求,但在单位工作都积极向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顾全大局,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秉承父亲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家风,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一切都源于我的父亲,是他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种高贵的品质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正是这种传承才使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总有一些人永葆高洁的本色,给世人展示的永远是亮堂堂的灵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尚芬芬,女,就职于秦农银行碑林支行。

[编辑 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