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舟:今天,文学依然神圣
2017-06-15 | 作者:赵晓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站在2017年春夏之交汇点上,回眸丝路金融文学两年来的成长历程,品味文化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思索,对于始终坚守“文学依然神圣”的陕西金融文学而言,别具意义。

文学从未像今天变得如此炙热。文学作为“社会的家庭教师”,“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它总是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有人说文学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高远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伟也有人说文学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的清明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恬静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空灵。更有人说文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忠贞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达观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 而我们要说,文学就是一群人、一篇文章、一本书散发的文化气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这批来自延安文艺圈,担当文学使命、胸怀民族忧患的作家使陕西的文学薪火传递,由此,后来者得以仰承这一鲜活的文学热脉,从而缔造了文学陕军创作的高潮。20年前,陕西集中推出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等长篇厚重之作,把长篇小说的艺术标尺提升到新的高度。这段辉煌造就了“文学陕军”这一空前文学盛况,形成了广泛多元的文学形态。

2015年那个春夏之交,是陕西金融文学的春天、丝路金融文学的花季,一群志存高远金融文学爱好者,在“金融助力一带一路,文学讴歌金融事业”的理念感召下,组成金融文学陕军两年来,金融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发展大局、反映金融心声,小说创作成果丰硕、诗歌创作亮点纷呈、散文创作异军突起、影视文学引人注目,取得社会广泛认可,确立了自身的时代地位。陕西金融文学从孕育成长,到挤身于中国金融文学之林,是金融文化的硕果,也是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又站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新起点,握紧时光,整顿行囊准备好种子,播种新的希望,与文学相伴,与快乐同行,这就是我们的期盼。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当你轻轻吟诵这些浸染历史风尘的名人佳句,它让你感觉到从未有的激情与澎湃,好似雄关漫道恰是鹰击长空,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修养,引导人的信仰。文学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前进不可缺的力量。

今天,文学依然神圣。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