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丝路钱缘——纪录片《丝路钱缘》解说词(节选)
2017-05-14 | 作者:杨军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中国古代钱币,曾流通到世界上许多国家。东至朝鲜、日本,南到越南、印尼,西到印度、土耳其,远至非洲的索马里。许多国家的钱币都是仿其形铸造,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够看见当年的痕迹,泰国的货币单位至今还被称为“铢”。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旅,无论海上还是陆地,既然是商贸之旅,就离不开商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中国历史上的四大钱系,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三个都诞生在长安。那么,在丝绸之路的发展中,钱币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钱币究竟有着怎样的“钱”缘呢?请看纪录片《丝路钱缘》。


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地处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东亚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涌现出一批独立创造文字和金属工具的人群,它标志着人类结束了长达百万年的蒙昧时代,跨进了人类文明时代。

这就是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然而,巴比伦和埃及,其文化虽然比中国早,可是到今天为止,一直没有发现他们创造过远古的货币。

近百年来,西方的考古学家,曾试图在巴比伦和古埃及遗址,能够找到远古的货币,但是,令他们遗憾的是,没有丝毫的新发现。

经过西方的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公元前七世纪,曾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铸造和使用过了一种粗陋的、类似金属块的铸币,被普遍认为是西方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

然而,我国金属货币的使用,远比吕底亚要早得多。近年来,我国曾先后在殷墟、山西、北京等地发现夏代以来,就用作货币的海贝金属仿制品“铜仿贝”。

这也就是说,我国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就已经使用金属铸币,即“铜仿贝”了,是世界上最早的铸币。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采访某专家):

世界钱币文化,主要来自四个独具特色而又相互影响的源头。第一种是地中海钱币文化,主要指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钱币文化,是西方钱币文化的代表。第二种是南亚次大陆钱币文化,以印度为主的钱币文化。第三种是阿拉伯钱币文化,即伊斯兰钱币文化。第四种就是东方钱币文化,以中国钱币文化为代表,并长期影响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少量波及到中亚。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以中国为核心,向周邻各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不断辐射,从而形式了以方孔圆形为主要特征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

公元前221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始皇帝,秦始皇,他开始统一铸造“半两”钱。后来,虽然历代屡有兴衰,钱币也时有改进,但是基本形状大致没有变化。

这种重量划一、大小适中、外型美观、携带方便的圆形方孔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

秦始皇面对天下所有臣服于他的子民,更显得不可一世。 而此时,又有谁能够理解,这位既得天下的巨人,也有令他烦心的事情呢?

要让自己百世乃至万世称雄于天下,首先就要自己能够活千岁万岁,否则,这一切不都是空话。每想到这些,秦始皇就感到非常的恐惧。

那么,能否有一种长生不老的仙药呢?如果真的有这种药,这万世的江山,不就能够永远的坐下去了吗?

这天一大早,几十万人的队伍集中在咸阳城内外。秦王宫里,旌旗飘飘,人们正在整装待发,他们要跟随皇帝向东方出巡了。

这将是一次非同小可的巡查,随身大臣和武士们都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就在头一天晚上,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位银须老者授意他,东方有仙山,可巡到长生不老的仙药。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便产生了。

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向东,这个刚刚统一,新生帝国的皇帝,其威严震慑了所有的人,他未到之前,距离几十里以外,都被军队清理设防。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跋涉,距离大海越来越近。然而,他必定是普通的凡人肉身,连续多年的征战,加上一路颠沛,他终因体力不支病倒了。但是,他没有放弃,继续虔诚的望着大海的方向跪拜,希望仙人能够出现。

也许,是他的虔诚感动了天廷,先头到海边打前站的部队回报,海上真的有一群仙人架鹤而来,仙人们翩翩地走来。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神仙真的显灵了。

可是,就在他们将要迎接的一会儿功夫,突然,神仙们又消失了。

秦始皇的手下大失所望,眼看到手的仙药就是拿不到。怎么办?一定要找回仙人,拿到长生不老药。

随从的方士徐芾故作深沉的思考着、掐算着,他秉告秦始皇,这次是机会不到,仙人们要回仙山嬴洲议事。

可是,病塌上的秦始皇早已等不及了,他命令徐芾,立即带人乘船下海,去嬴洲求回仙药。

茫茫大海上,几艘轮船在海面上漂泊。站在船头的徐芾心里明白,东海的蓬莱、方丈、嬴洲三座神山,路途遥远,此去一定是凶多吉少。

他更清楚,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不老之药,费尽千辛万苦取不回来,残暴的秦始皇一定要怪罪,看来这条命是保不住了。

于是,徐芾他们在难言的痛苦中,决定随波逐流,远走它乡。

在漂流了数月以后,他们终于到达了岛屿,这就是今天的日本九洲岛。徐芾他们的船舶靠岸后,受到当地土著居民的友好接待,他们都有意留下来,不愿再回到暴秦的统治之下。

从此,他们就和土著居民生活在一起,并定居下来。世代和睦相处,通婚繁衍,并将中国文化传入日本。

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很深,尤其是在唐朝以后,影响更加深刻和广泛。

(采访某专家):

中国古代铜钱对日本影响最大,日本铸行的铜钱,无论是形制、名称,还是钱文都与我国差不多。

公元708年,也就是我国的唐中宗二年,日本开始最早的铸钱,钱名叫“和同开宝”,“和同”是日本第43代天皇元明天皇的年号。

日本的铜钱,几乎都称作通宝、大宝、元宝、神宝等,日本也有我国的年号钱,有的甚至钱的名称也一模一样。如日本也有开元通宝、乾元通宝等。

公元752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此后,中国钱币大量流到日本,日本学者对此通称为“渡来钱”。

这巨大的日本商人海上船队,高扬风帆,一路西进,其景象蔚为壮观,此时,他们到底要到中国做什么呢?

原来,一段时间以来,日本需要从我国引进大量的铜钱。这正是我国元代时期,日本为了建造天龙寺,曾多次派谴大批商人持黄金来我国换了取铜钱。日本天皇规定,派来我国的商船,不管盈亏,回去每船必须缴纳铜钱五千贯。

即使缴了五千贯,商人们照样能赚许多钱,巨大的利润,吸引着日本商人争先恐后的来到中国。

在我国名朝时期,日本为了和我国贸易,他们在长崎地区仿铸了大量我国宋朝和明朝的年号钱,如“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元佑通宝”“永乐通宝”等等。这些钱,因为是单纯为了贸易而铸,所以又叫“长崎贸易钱”。

在日本铜钱中,铸造数量最大、持续铸造时间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叫“宽永通宝”。它始铸于公元1626年,公元1636年开始大量铸造。


(采访某专家):

“宽永通宝”的轮廓端正,钱文较细,形制等也与我国明代的铜钱十分相近。随着当时两国的交往,“宽永通宝”大量流入我国,在沿海某些地区,还成为一种流通货币,其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某些明代钱。

直到1866年,也就是我国清同治五年,宽永通宝还在铸造。

在东方,与我国相接壤的朝鲜,自古与中国交往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朝鲜影响很深。朝鲜铸造货币,不但采用中国方孔圆形的形制,甚至钱上的年号也用中国的。

由于朝鲜缺乏铜、锡等资源,公元十世纪前,从未铸过钱币,大额交易就用百银,日常交易多以米和布作为中介,偶然使用中国的铜钱。

公元996年,朝鲜仿照我国的铜钱,开始铸行乾元通,由于数额很少,远不能满足需要。后来许多年,朝鲜仍然在市场上流行实物交换。

到公元1633年,李朝仁祖时,才开始铸“常平通宝”钱。此钱如同我国的五铢钱和开元通宝,既不是国号钱,也不是年号钱,其大小轻重适宜,很受百姓欢迎,使用达两百年之久。

提起中国古代钱币对东南亚的影响,有一个国家,与我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样源远流长,它的名字叫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

在我国历史上,广东、广西的居民,有不少就定居在越南。越南铸造的货币,几乎是我国古代货币的翻版。通宝、元宝、大宝等,年号钱、国号钱等应有尽有。

越南铸造的货币,除大部分采用汉文外,钱上的年号也是中国的,他们铸造汉文钱除本国使用外,主要是与中国进行贸易。

中国的年号从唐代以来,越南所铸的钱几乎都涉及到。直到1945年,越南还在铸造圆形方孔钱。

除日本、朝鲜、越南以外,中国钱币对古代的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今天的印度、尼泊尔、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秦汉时期,中国的方孔圆钱就开始流出国外,但是,当时的数量较少,影响不大。唐代以后,中国钱币流向境外的数量增大,中国钱币在国际上逐渐被认可,在各国流通使用,这与当时中国的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还拥有丝绸、陶瓷、茶叶等特产,有着今天被称为“国际货币支付手段”的义务,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国家。

我们仅从钱币的形制,就可以明显地发现,中国钱币与东南亚国家钱币的源缘。

中国早期钱币如刀、布、环、贝等形制,形状独特,各有千秋。从秦代“半两”开始,大体为内方外圆,基本形状不变。

东南亚各国钱币的主要形式,除了极少数的几种钱币外,其余的大部分钱币,基本上都是仿照中国的内方外圆的式样铸造而成的,其渊源可以上溯到秦代先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受中国“开元通宝”钱的影响,日本开铸的仿中国方孔圆钱,最早的是在奈良时代元明天皇和铜元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和同开宝钱。这是日本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开铸的著名的“皇朝十二钱”中的第一种,其后50年中,共铸造12种方孔圆钱。

1636年,“宽永通宝”开始铸造,约在700年间,日本政府未再发布过铸钱令。日本一直仿铸多种唐钱,在其国家里流通使用。

泰国与中国的货币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云南的早期贸易都使用天然海贝,其海贝的来源就是从泰国传入云南的。据《星槎胜览》一书载:“暹逻国以海贝代钱,每一万个准中统钞二十贯。”而云南地区一直到清朝时期,仍然有不少地区在使用海贝作为货币流通。

 泰国最初流通使用的钱币称为“铢”,形状为半椭圆形,中间有穿孔,这是受中国方孔圆钱的影响而成。

 唐代缅甸被称为“骠国”,公元802年,骠国派遣使团来中国长安访问。此后,官方与民间的往来和贸易不断。

缅甸商人携带大批的披毡、蛮刀、甲胄、麝香等货物,换取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宋代时期,政府曾多次通过广西、云南等地的边境贸易,用中国的铜钱购买缅甸的马匹,作为战马补充部队。

而缅甸是出产吉贝之国,国用均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向云南、广西出口,但是在中缅的双边贸易中,被各国共同认可的则是中国的方孔圆钱。

十二世纪中叶,新加坡兴起成为国际贸易的港口城市,各国的商船把该地作为补充淡水、食品的中途停靠站,中国的各类特产除作为互相交换的货物外,中国的铜钱由于携带方便,信誉良好被作为国际通货使用。

  在马六甲,早期使用锡铸造钱币,这种货币俗称“斗锡”。史书中写到,“每块重官称一斤八两或一斤四两,每十块用藤缚为小把,四十块为一大把,通市交易,皆以此斗锡行使。”由于这种货币笨重不堪,使用不便,受中国铜钱的影响,后来改铸成圆形的锡钱。


(采访某专家):

东南亚各国铸造的钱币,由于受到中国钱币的影响,除了形制上相同外,在名称上,也大都沿用中国唐代始创的“通宝”名称,或者直接采用当代帝皇的年号来命名,这是东南亚钱币受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

面对这些东南亚国家的钱币,我们不难看出,其钱币文字也与中国文字基本一致。

 以中国为首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与西方钱币文化截然不同。西方钱币以图案、神像为主题,表现了西方神圣的宗教图腾和崇拜风尚。中国钱币的字体采用汉字为主体,钱文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其笔划有点、横、竖、钩、弯、折、撇、捺之分,笔势也有顿、挫、提、按、转、折、虚、实之别。在不到径寸的狭小之地,刻意追求书法对称的美,汉文字的书法艺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而东南亚各国的方孔圆钱,亦基本上采用中国的汉字,其文字的布局结体、运笔力度大体相似,而且书法风格、间架结构几乎出自一辙。

日本钱币的文字源于中国的汉字,著名的“皇朝十二钱”中的12枚钱币,其钱文全部采用中国的汉字,钱文的书法为标准的中国隶体。

此外,朝鲜、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制造的钱币,也多采用中国汉字作钱文。东南亚各国制造的钱币上,个别的由于受地区民风、习俗的影响,钱币文字也采用自己本民族的文字。

(采访某专家):

不仅如此,东南亚国家钱币的衡制,也都采用中国的习惯。如日本“和同开宝”钱的直径在2.5厘米左右,后期虽然直径变小,重量减轻,但总的规格控制在这个标准中间,尤其是“宽永通宝”钱的重量和外径,与中国唐宋钱的规格非常相似。

古钱币是金属制成品,中国的方孔圆钱在早期就采用了“一模多个”的铸造方法,不但生产出来的成品质量稳定,而且产量极高。

从唐朝后期开始,钱币制造采用先进的翻砂法,即钱币先制成样钱,然后在砂模中形成模型,再将熔化了的铜、铁等液体,浇灌入型腔之内,待冷却后取出再将外圆锉光便成。

铸造钱币的模型俗称“钱范”。钱范从铜范、石范、泥范、陶范、铁范过渡到采用砂型铸造钱币的方法,这种方法被东南亚各国的人民普遍采用。

同中国钱币的制造一样,东南亚各国的钱币制造亦采用手工到机械、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各国早期的钱币大都简陋不堪,即钱币直径误差大,钱币重量不统一、钱币文字不规整。

在古代的中国与东南亚其他许多国家的相互交往中,中国的钱币能够作为“准国际通货”,而流通于东南亚各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除了自铸钱币外,还完全仿照中国钱币的式样,进行大量地铸造,并运用到对外贸易支付中去。

(采访某专家):

历史上,日本曾经仿铸过中国唐朝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等36种年号钱;朝鲜也曾经仿铸过许多的唐宋钱;越南在历史上仿铸的中国钱多达78种;琉球仿照中国钱币的式样有4种。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钱币,早期的材质都选用铜、铁、铅、锡等普通金属,当然也有少部分采用金、银等贵金属,但这一些大都是王公、贵戚用作赏赐之物,或政府作大额支付之用,不作普通流通货币使用。

即使部分国家或地区采用贵金属制造货币,其使用的时间也很短。

与此不同的是古代西方钱币,大多采用金、银等贵金属材料制造钱币,在近现代仍然采用贵金属制造流通钱币,在商业贸易中作为交换的媒介,只是在19世纪后,贵金属才逐渐退出了流通货币的行列。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东南亚和世界各国钱币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今天,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

公元前119年,一个几百人的外交使团,驱赶着几百匹马和骆驼,携带着大批礼物,浩浩荡荡离开京师长安向西进发。

沙漠里,悠扬的驼铃在飘荡。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艰难万险,终于打通了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通道,从此诞生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政府与中亚西亚地区的联系,丝绸之路的主角无疑是丝绸,但是,丝绸等商品在流通中却离不开货币,事实上,陪伴着丝绸之路上商队繁忙的脚步,我国古代货币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货币,不由深深带上了中亚等地区的印记。

和田马钱是我国新疆地区铸行最早的货币,在我国古代,钱币基本都是浇铸的,和田马钱则是冲制的,而古代罗马的钱都是冲制的,和田马钱的制作工艺明显受到古罗马的影响。

和田马钱的钱文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汉文,通常为“六铢”、“铜钱重二十四铢”,另一种是流行于和田一带的文字。和田马钱的诞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分不开的,是我国古代与中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

在这枚元代铸行的“大元通宝”背面,钱文为梵文。元代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多民族朝代,元代铜钱钱文的读法、文字等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钱上铸有蒙、汉两种文字。

梵文是古印度文字,大元通宝的这种特殊铸行,反映了元代时同古印度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已经十分频繁。很显然,这正是为适应双方交流的需要而诞生的。

面对着大元通宝上的梵文,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在丝绸之路上,不停奔忙的两国的商队,似乎再次听到了当年叮当作响的驼铃声。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到他的孙子们时最后定型,中国的元帝国为大汗辖区,此外,还有服从大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汗国,包括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西征后建立的,它东到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临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弯,以中亚西亚为中心,地跨欧亚两州。伊利汗国经济发达,与元朝关系一直很密切。

伊利汗国的货币伊藩吉昌钱,形制与大元通宝相近,钱文为真书,据说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字体,反映了横跨欧亚的两国当时在经济上的交往和联系。


(采访某专家):

近年来,一个新的学科“丝绸之路钱币学”在世界上兴起,丝绸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条钱币之路,它见证了几千年以来,在这条商旅之路上,中国古代货币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通过钱币进行商品交换,也对中国和世界钱币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公元1403年7月,一支庞大的船队从苏洲刘家港出发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航海行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访问了许多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

此后,在28年的时间里,他们七次下西洋,远航十万余里,足迹遍布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和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海上经济贸易,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奇迹。

他们每次出行都多达200多艘船,两万七千多人,船上载满金银宝货、丝绸和青花瓷,同时,也装有巨额的可以在各国使用的“永乐通宝”。

当时,西洋、南洋许多国家,都流通使用中国铜钱,有些国家还专门输入中国铜钱。

永乐通宝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货币,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任何文明的发展不是相对孤立的,以中国钱为主体的东方钱币文化,与西方钱币文化互相传递着割舍不断的“钱”缘。

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中期,在中原的农耕地区,铸币的形态由曾经充当过实物货币的青铜农具演变而来,在北方的游牧地区,铸币的形态由曾经充当过实物货币的青铜刀、削演变而成,在南方的楚地,铸币由实物货币海贝演变而来的蚁鼻钱等。

公元前7世纪末,在西方的小亚细亚,希腊人和吕底亚人最早发明了铸币,最初是以天然的金、银合金铸成的简单的金属丸,一面打印记号,一面是金属浇铸后,在冷却过程中,因气流运动而自然形成的划线图纹。

到了公元前6世纪,希腊本土雅典发行一种猫头鹰银币,因其背面图案猫头鹰而得名,雅典娜的守护鸟,它是智慧的象征。其正面图案则是雅典娜女神的头像。

这枚币上的斑斑锈跡,仿佛在发出远古的呼唤,两千七、八百年前的故事又在透着生的活力。

在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公元前248年,就同我国有了频繁的友好往来。公元226年萨珊王朝兴起,中国史书改称它为波斯国。萨珊王朝时,联系两国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波斯和我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波斯的萨珊银币就随着两国货物的流动,输入到了中国。

古代丝绸之路就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经历了张骞的“凿空”和甘英的远行,到达古代安息王朝。这条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世界直接联系起来,使得中国、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四大古代文明有了直接的交流和影响,其中钱币的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与我国唐朝相对应,此时在丝绸之路之路的西端,正是哈里发帝国的阿巴斯王朝。阿巴斯王朝又译“阿拔斯王朝”,初建于公元750年,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老的王朝。因其旗色尚黑,我国古代称之为“黑衣大食”。

首都原为哈希米叶城,后迁至巴格达,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一跃而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东西方贸易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这里有专卖中国商品的市场。阿拉伯商人常常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往于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等沿海城市,他们通过钱币进行贸易交换。

大唐帝国与阿巴斯王朝曾发生过几场战争,各有胜负,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纷争,并没有影响民间商易和友好往来。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陆续发现从古代丝绸之路传入的阿巴斯王朝钱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依旧是中外钱币的对话。北宋宋徽宗大观年间的“大观通宝”,对应的是拜占庭希拉克略王朝的古钱。

与“大观通宝”截然相反,希拉克略王朝的钱币以粗犷而著称。币面上的图案,无论是人物还是纹饰,都以笨拙的线条为主。它并不追求形似,但其中的“神”,通过金属货币制作工艺的创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铁甲金戟融透在历史的沙漏时,当异域弯刀深藏在文化的卷帘里。一挥千万年的风沙,如时光的旋涡,如历史的暗涌,珍存的是东方钱币与世界钱币文化的盛世繁华,封印的是人类绚烂千秋万世的文明与对话。



作者简介:

杨军。影视编剧、作家、诗人。中国广电协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作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入选“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