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忠:笔墨乡村忆青春
2017-04-11 | 作者:张建忠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今年221日,《金融报》版刊登了我的一篇消息《强化守信意识,健全激励机制。江苏射阳大力推进信用创建工作》,看到了《金融报》再一次刊登我的稿件,不由我心中澎湃,热血沸腾……仿佛时光流转,又回到了那些年在《金融报》上码字为乐的岁月。

掐指算来,我与《金融报》结下笔缘已有20了,第一篇拙作登上《金融时报》就让我难以忘怀!那是199644日,我写的一条《为科技兴农助力,射阳农信社今春投放科技兴农贷款逾千万》的消息发在贵报上,那时的我借用进县联社机关办公室工作才一个多月,一个乡下信用社的毛头小伙。或许这就是缘分吧,一条短的新闻稿连带一张稚气未脱的学生脸,让如今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时光流逝岁月弄人了!正是由于那个第一次金融“露脸”,县联社领导看我还能写写小豆腐块,让我从此在县联社机关站稳了脚跟,让我从借用变成了调进。后来,因为时而能有文字通过《金融报》的平台得以发表,我在不经意间获得了一种正向激励。于是,在那些激情飞扬、精力过剩的年轻岁月里,我没有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玩乐和消遣上,而是开始学着去思考、领悟,并将点滴感悟化为文字。现在回想起来,那对于非常容易把精神和精力游荡出去的青年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最好的爱护和滋养。

虽然《金融报》已创刊30年,但我与《金融报》却相识了20年,这20年里,她让我创下了人生中的所谓的辉煌2000109日,我撰写的《射阳新事一篇通讯稿,在《金融报》社举办的“‘信用社一日’有奖征文”中,不但登上了《金融时报》的“大雅之堂”,而且还获得了二等奖。令人高兴的是,20015月,我应报社邀请赴山西洪洞县参加了征文颁奖仪式。更没有想到的是,那一次活动,创造了我人生中三个“第一”,一是第一次在国家级报刊征文比赛中获得大奖;二是第一次出门坐火车;三是第一次登上北京天安门(经请示县联社领导同意,征文会议结束,去北京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在这次活动中,还有幸认识了许志平、张新芳、刘焕钦等老师,点燃了我新闻创作的愿望。正是由于那一次,我的新闻创作热情更了,到目前,我撰写新闻作品就有1万多篇,不但出版了40万字的《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个人作品专辑,其中在《金融报》发表的就有200多篇, 201411,我光荣地成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中国金融作家

去年7月16日,我赴内蒙古包头市参加了由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织的第三届全国村镇银行新闻写作与品牌营销研训会,在听完《金融时报》农村金融周刊部主任徐绍峰作的精彩授课后,我终于明白自己这个所谓的“老新闻”,自己身上仍然有“身在宝岛不识宝”的差距和不足。那一次培训结束后,我受包头市东河金谷村镇银行马行长的邀请,到他们网点以及支农服务现场采访,我被这家村镇银行的“背包银行”精神所感动,我撰写的一篇通讯“‘长腿银行’奔跑在黄河边上”刊登在728日《金融时报》上,而且还占去了三分之一的版面。一家小小的村镇银行工作经验能够在国家级的金融类报纸上“露脸”,这家村镇银行群心振奋、欢呼雀跃。他们的白董事长立即聘请我为他们的特约通讯员高级讲师,从此,我成了他们行年轻写作爱好员工的“粉丝”。

20年来,我县联社办公室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到基层支行、分理处营业网点担任负责人,再从基层营业网点返回到总行机关工作,虽然工作岗位和地点在不断变换,但是,我对《金融报》的情结一直没有改变,每天必读的报纸就是《金融时报》,并且我积极快乐的心态一直不曾改变,这或许就是每一个经历过码字历程的人的共同特点:因为写作而思考,因为思考而阅读,因为阅读而领悟,因为领悟而快乐!在码字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了自我,重新认识了世界,写作能让你发现生活中有如此之多的美丽值得感怀,有如此之多的感悟值得抒写。文字的价值很多时候并不在文字本身,而是你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思想和情感的梳理、把握和升华,这是文字之外实实在在的能力!一张报纸能对这么多的作者和读者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那肯定是因为有一种精神和一种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作用,这或许就是一份报纸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假如有一种声音可以传递最普通的我们金融系统通讯员的思想和激情,无疑《金融报》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到如今,我也算是全程目睹见证了《金融报》的发展历程,同时《金融报》则是我个人文字生涯的全程支持者!20年来《金融报》始终给我提供了锻炼文字技能和展示新闻报道写作才干的舞台。
和许多《金融报》的作者和读者一样,30年过去了,谈到这份金融人自己的报纸,我们心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记得那是2001年的5,我到山西洪洞县参加《金融时报》举办的“‘我与信用社一日有奖征文颁奖仪式,我怀着感激的心情特地专门绕道去了一趟位于北京的《金融报》编辑部,没有想到的我的老乡、时任的吴红军编辑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去年,我在中国金融作家微信群里有幸与《金融时报》社的唐小惠、刘志良、安仁等老师相识,他们能够在百忙之中不厌其烦地为我的作品修改、点评,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因此,在这里,除了要感谢历任的《金融报》领导外,我想有许多像他们这些编辑老师一直被我们这些普通作者记在心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鼓励的力量和宽容的笑容,是他们让我们这些金融小青年激扬的文字发了芽,同时更启迪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向上的力量。也许这些编辑老师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已经离开《金融报》社,但借此机会我还是想表达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现在,在我家中,我一直收藏着过去20年前的《金融报》刊登我的稿件报纸,有时候也会展开那略带微尘的旧报纸,我仿佛还能依稀闻到油墨的芬芳,看到自己的文字静静地种在《金融报》的笔墨乡村里,仿佛面对的是一亩亩浸润着沉甸甸汗水和快乐的麦田!字字句句,我在键盘上敲下如上这些文字,如同获奖感言,除了感谢、感激、感恩,细细看来也是了无新意。然而,点点滴滴,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却是我个人整整二十年来农村金融煮字生涯中熬炼得来的真心实意。

浩瀚字海,珠玉无多;面对恩情,何以奉谢?词不言尽,言不能达,谨以此文在《金融报》创刊30年到来之际,再次剖白和祝愿:感激《金融报》十年来的一路相助,在我职业生涯和生活里程中,始终有你,为了我,更祝福你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作者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