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坐看云起观银海(评论)
2017-04-07 | 作者:杨军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坐看云起观银海

——读赵晓舟文集《银海拾趣》感悟


杨军

似乎一夜之间,在大陆金融文化的园地,出现了一位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左右驰骋的亮剑者,他就是著名的企业文化专家、学者赵晓舟。新近出版的文集三卷本《银海拾趣》,便是他纵横文化艺术阵地的有力佐证。

文集共分为《雅趣集》《思趣集》和《异趣集》,内容涉及诗歌、散文、评论以及论文等文体,是他近年来辛勤耕耘的部分作品。他是《中国金融文化》、《丝路金融文学》杂志编委,《陕西中行人》主编,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银行作协理事,陕西金融作协副主席、丝路金融文化委员会主任,陕西大秦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创意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专业管理委员会理事、专家委员,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从这一个个耀眼的光环中,我们不难发现,赵晓舟正是这样一位脚踩“金融“文化”两只轮子,挥舞着文学艺术巨笔的“跨界”学者。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对于赵晓舟而言,艺术便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就是要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赵晓舟作品融合了金融、企业文化、文学、历史甚至书法艺术等门类的精华,使他成为金融界的文化集大成者,观金融沧海之势,察时事社会之变。正如他自己所言:“银海之上,一叶偏舟,驾舟而行,一方面可以欣赏蓝天白云、碧海苍茫,另一方面穿行于银海之中,惯看人间百态,体味文化变迁。”

赵晓舟是一位生活的歌咏者。在《雅趣集》中,收录了作者诗歌122首、散文80篇,无论秋风、秋雨、秋歌,还是地域、文物、风俗,疑惑人物、风光、感情,在他的笔下都放射出无尽的光芒,华丽而不失厚重,豪放而不弃细腻,洒脱而不忘沉稳,他以诗歌和散文这种文学“轻骑军”的形式,纵情地表达生命的活力、人性的本源以及世事的练达。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为情而造文。” 这部分文集的突出特点,是作品中浓浓的感情,《父亲的眼泪》、《难忘,那一抹军绿》、《由冬天里的那个小孩想到的》等篇章,都深深地打动了阅读者。古人云:“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部伟大的作品,必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生活的歌者,赵晓舟的诗与散文具备了这种功能,其文学性、艺术性也得到一定的升华。

赵晓舟是一位智慧的思想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纵观赵晓舟文集中的内容,能够自由搏击金融海洋,翱翔于鑫界的天空,不能不说是一位智者。《思趣集》是作者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洋洋150余篇,篇篇充满着历史的唯物主义观和辩证的科学思想。作为一位平凡的金融工作者,在繁忙索碎的工作之余,能够深刻的思考经营管理、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和做事做人,并撰写成文,实属难能可贵。对社会、对价值观的深度考量,体现了赵晓舟除了专业修养之外,高尚的人格修为,以及“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是文章的魂,《思趣集》中的文章,无不向读者传达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历史观、唯物观、文化观,这是赵晓舟著文不同与他人的闪光之处。

赵晓舟是一位文化的传播者。在他的研究领域里,金融企业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关于金融文化的作品,集中收录在《异趣集》。时下,世界货币战争硝烟四起,文化是金融企业竞争的一大利器,“十年企业靠人治,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传承的基因,企业文化是一锅老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任何人只要进去涮一涮,出来就是一个味道,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对企业文化这一“神奇的东方魔术”的研究,赵晓舟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无须再多言,仅从文里行间便可窥豹一斑。他是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专业管理委员会理事、专家委员,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济良药,是企业腾飞的翅膀,赵晓舟深谙此理。

跨界是一种融合, 跨界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需要深厚的文化知识作积淀,赵晓舟正是一位跨界的学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浩瀚的金融文化海洋上,他一定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者简介

杨军。影视编剧、作家、诗人。中国广电协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作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入选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