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平:想念父亲
2017-04-05 | 作者:张卫平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每逢佳节倍思情。一到清明节前后,柳绿桃红,空气清新,人们冒着沥沥细雨,都不约而同的去给自己的逝去的亲人扫墓,以寄托哀思。今年6月22日,是我的父亲逝世32周年的纪念日。想起我这干了一辈子银行工作的老父亲,他的话语,常在耳畔回响;他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昨天一样。

我父亲叫张世元,在家中排行老二,1925年3月24日出生于陕西安康县城关镇,解放前,念了几年私塾,先后摆过纸烟摊,杂货摊、做过民国时期政府的雇员。

解放后,1950年2月1日,经过考试,被安康市人民政府录用到人民银行安康专区中心支行工作,先后历任三等行员、二等行员安康县支行货管股、计信股股长安康县水泥厂、机纸厂厂长文革时期任人民银行安康专区中心支行革命委员会委员、专区银行干训班教员、工商信贷科信贷员、科长工商银行安康分行基建组组长、行政18级工资待遇。1985年6月22日凌晨2:05,因患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0岁。父亲虽然早已离我而去,但父亲曾对我们的谆谆告诫和教诲,却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

父亲,您虽然走的那样急,走的那样的快,没有遗嘱,没有留下任何要求,但您却以自己平凡而闪光的一生,实现了心中的理想像小草那样的生,像春蚕那样地死。对党对人民,耿耿丹心,鞠躬尽瘁;对工作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耿耿;对同志对朋友,光明磊落,相待以诚;对子女对亲戚,严格要求,情深意真;廉洁奉公,一尘不染。您尊老爱幼,谦让有礼,真诚老实,和蔼可亲。恭敬以克己,甘居众人下,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父亲,我记得还是孩提时候,多次教诲我们兄妹做人的准则,道德的标准,并且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有时我们常常为您的有些做法,言谈提出异议,甚至对您默默无闻的工作,任劳任怨的工作觉得不可思议;对您待人接物真诚直率而感觉好笑。我们常说您,不识时务、老正统,挖苦您只会替别人做嫁衣。这时,您总是耐心的解释,对我们谆谆教诲。在一次和您谝闲时得知,您过去的学生,当时不少都走向了领导岗位,而您几十年也不过如此,您却乐呵呵的说,都去坐轿子,谁来抬轿呢?您就是这样,宁可甘居人后,毫无怨言,更无奢求。您穿的衣服,总是洗的发白;您最奢侈的享受,就是一碟花生米,一两杯0.80元一斤的散白酒,哼两句汉调二黄。

上世纪80年代,您负责管理中心支行基建工作以来,有不少包工头提着包包、卷卷上咱家,每次您总是婉言谢绝,拒之门外。记得那次为地区工商银行办公大楼招标,有个基建队的包工头一行几人扛得啥东西和土特产,趁晚上悄悄来到咱家,求你将工程包给他们,你坚决的说,这事公事公办,只要你们符合招标的标准,不拿东西也要包给你们。要是不符合要求,你跑的再勤也是闲的。那些人一见你说这话,说交个朋友,放下东西就要走人。你说:朋友可以交,但把东西拿走。最后您将他们及带着东西送出了门外。在腐败的不正之风盛行的现代社会,您的这些举动,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太认真,不合潮流,不识时务,然而在当今这个到处的充满功利的社会,却是难能可贵的做人品质。

1983年7月31日,安康特大洪水过后,城里面污泥浊水,一片废墟。地区抗洪指挥部已经通知人民群众进行了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但是,您仍然坚持岗位。一些觉悟不高的人,乘机发起了国难财,为了保住单位的基建材料不被人搬走,您不顾身体虚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子女,一直坚守岗位。当时,几位老行长,数次吩咐您撤退到安康新城师范学校里的银行集中点,您一直谢绝。有些人搬行里的基建木材,被你挡住;有些人拿行里的钢,被你制止。你就这样,不怕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孤身一人坚守在工地上水灾过后,由于您的责任心,使公家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而您的身体却是衰弱了许多,还不到60岁,您已经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由于您的责任心,也为灾后单位的重建打好了基础。

敬爱的父亲,您虽然走了,但您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记得有一次,您从乡下调研回来,跋山涉水,一路风尘,脸上消瘦了许多,放到一般人,身体肯定坚持不住,回家后肯定要休息两天才上班,而您有高血压病,却置自己的身体而不顾,硬要连夜将调研材料整理出来。此时已经深夜,看你不睡,母亲催你休息,您却回答你先睡,我得把它写出来,明早上会。接着给自己泡一杯茶,继续干下去。像这样的情况,不知有多少次。

1980年,组织将您从工商信贷科调出来负责分行基建,您虽然年近花甲,仍毅然将任务接了下来。年来,1800多个日日夜夜,不论风雪飘飘的严冬,还是赤日炎炎的盛夏,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那里忙,哪里就有的身影,您将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之中。

记得一个月前,你骑自行车到安康张滩联系工作,途中遇到瓢泼大雨,可是全然不顾自己有病,翻山越岭,硬是办完事才回家到家后,看您抹的满身黄泥巴,一问才知道在路上摔过跤。我们都心痛的埋怨你,说不是在工作,而简直是在玩命。你诙谐的笑着说:下雨骑车,就像孙猴子翻筋头一样好玩。我们瞧着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又心痛。

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您却说:干一事,少一事。就拿咱们单位家属院的大水箱(用来蓄水的,那个年代经常停水停电)来说,做好后没有专人来管,可您时常记在心头,主动承担起放水的事情。经常放到半夜起来关水闸,第二天照常起来默默地上班去。有时我们关心你的身体,让你不要管这些闲事,让单位掏点钱,雇个人管就行了。结果,被您训一顿:“有利于大家的事情,多干一点,累不死人。不要动不动就雇人,浪费公家的钱财。”您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经常不能按时回家吃饭,饭菜放凉了,你回家巴拉几口,说人老了吃多了也是浪费。有时间正吃着饭,有人来找您谈工作上的事,或基建工地的事情,你放下碗就走,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

父亲,您虽然改了名字,但在安康地区财贸、金融系统,许多老领导、老同志对您过去的名字,仍然念念不忘。当他们知道我是您的儿子时,总是由衷的赞叹道,说您是全地区银行信贷与结算业务的领头羊。

这些和您同辈的叔叔阿姨们津津乐道的告诉我,20世纪50年代,您设计的“对号入座”的简易分析法,有利于贯彻银行信贷工作的“三查”制度,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对上级宏观决策很重要,引起了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重视,行领导指派您1963-1964年,先后到北京参加总行召开的商业信贷工作经验交流会议。20世纪60年代,您在担任安康县水泥厂厂长期间,针对大锅饭造成的弊端,发不出工资,您狠抓企业经济核算,将经济指标下放到车间、班组,定人员、定产量、定费用,规定实行超产奖,使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对您的这一经验做法,《安康日报》曾以此为专题,连续作过跟踪报道。

他们还告诉我,1962年,在贯彻中央“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文件精神后,由您主持的对全区农业生产资料的“产、供、销” 的综合调查,提出了“五多五少”的调查报告,人民银行省分行及时通报交流了这一经验,曾引起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农业部的重视,分别在全国很大的区域内进行了通报推广。父亲此时此刻,在和您同辈的叔叔姨姨们的赞扬声中,作为您的儿子感到非常的骄傲!

1981年10月,我由安康地区蚕桑研究所调到中国人民银行安康地区中心支行工作。回顾自己开始走向金融工作之路,真正的引路人就是我敬爱的父亲。这位1950年就参加专区人民银行工作的资深干部,是他老人家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同时也不断地激励我,对我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他虽仅仅念了几年私塾,虽然没有正规的学历,但通过他的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总结,目睹了他的工作笔记、业务工作报告、以及他的工作业绩和社会影响,甚至他写的钢笔字,都时刻在激励着我,使我常常感到汗颜,时刻不能松懈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学习和工作的成果。

记得就在1985年6月21日下午,也就是您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刻,你还在操心着将要建设的锅炉房及浴池工程,你拿着图纸,忍着头晕,勉强和施工员谈完工作。岂不知,这时您的血压正在慢慢地上升,疾病正在吞噬您最后的生命,坚持用顽强的毅力,与疾病进行着殊死的搏斗!等送走了客人,您说头晕的厉害,母亲让你到中心支行的医务室去看一下病,你说不要紧,躺着休息一会就行了,我们也没有坚持,过去也是这样,头晕了,休息片刻,你又坚持工作,我们已经习惯了、麻痹了。岂不知,这时候正是你病情危险的信号,谁料到,这竟是您生命的最后时刻啊!多少次,你把医院给您开的病假条,揣在怀里不吭气,但对于工作上的事情您从不马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敬爱的父亲,您这样急匆匆的走了,像执行任务似的去了,将生命冲刺的最后一刻,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敬爱的父亲,您安息吧!您未完成的事业,我们来继承,您未开创的道路,让我们来凿通。我们兄妹绝不辜负您的希望,在各自的工作中,勤奋努力,创绩立业。同心以共进,携手以安家,让您的英灵安息在九泉之下,瞑目于天府之中。敬爱的父亲,您驾鹤西去,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的英灵千古长存!

父亲对我们兄妹几人的家训:1、打铁先得自身硬;2、人生一辈子看似很长,但是关键只有几步;3、人穷不能穷志;4、有志走遍天下,无志妄活百岁;5、苦而不言,喜而不语;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7、有智吃智,无智吃力;8、有求你帮忙的,只要力所能及尽量去帮。



张卫平,男,1957年生,汉族,陕西安康市人,大学文化,高级审计师。先后在陕南农村插过队、当过工人、央行经济师、交通银行基层支行长、银行报纸主编等。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经济、金融、审计学会理事、西安金融学会理事、陕西省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