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生发墨正香——学习洪厚甜老师书法创作的思考
2016-12-23 | 作者:宋君翔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洪厚甜老师是我一直关注的书法家之一。20168月份,利用年休假之际,挤进洪厚甜老师工作室,开始了对洪厚甜老师书法教学真正的体验和对书法思想新的再认识。

 洪厚甜,号净堂,1963年生于四川什邡。师从李良栋、蒲宏湘、张海、陈振濂、何应辉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正书专业委员会主任。

 先后担任“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三届扇面书法大展”,“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全国书法大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祭侄稿杯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展评委。书法作品获得全国多项一等奖和最高奖项。
     洪厚甜是一个取法极为广泛的书法家,但凡真草篆隶行五体皆有涉猎。的确,在他的几本作品集中,包括若干次展览的作品,洪厚甜似乎总是在极力提示人们他的全面和五体皆善,但细心之人会发现,使他成为书坛少数几个全国奖大满贯得主的魏碑墓志体,到后来的细笔小楷,甚至包括行草、篆隶,他的取法对象以唐人基准,准确地说,是以魏晋为中心的上下数百年间。他的这一取法对象的选择包含有深意,这是对于书法史发展精确把握后的抉择。

 他笔下的书写丰富,取法浑穆,其间金石味极正宗,令当今书法界同道赞不绝口,从每一件作品中,以行笔恣肆,气象朴茂,呈逸宕之势,无雷同刻板之弊。这也是他揣摩出秦汉雄浑、质朴、古拙的精神内核所在,让丰富的线条内涵律动、技术内韵出格调高古,结体自稳,落笔便超的一件件艺术奇葩。
     与洪厚甜老师交流中,复直溯秦汉魏晋,结体典雅考究而气势磅礴,势头来得宏大壮美,让我也能感受出他对这种传统悟彻和早知。他用艺术的眼光去关注书法艺术。吸纳“新古典主义”和“流行书风”不同阶段的审美认同;遵循陈振濂先生所倡导的“学院派创作”是在一种现代艺术学科化的视角下来关照中国传统书法,把传统的艺术形态和现代艺术学科规范的一种有机结合,但对传统的创作模式的拓展不同借鉴。

 洪老师说,这么多年的学书经历和体验来说,一个人要想在书法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要接受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并使之成为一种主动的追求,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是你能够在书法领域站住脚的基本要求。那种随意性、守株待兔式的学习者在我们这一代是要被淘汰的。站在这个时代审美的前沿去思考,随时关注和思考这个学科前沿的思潮。

 在临帖现场上,我是想极力找到我存在问题的钥匙,但他给我的答案就是看懂古帖,反复临帖。现临现指导,以小楷创作为例,用笔外拓,古意要浓,看准字形,反复简单重复训练,让书风圆活遒媚……现场示范,让我从没有信心到增强自信的能力,开始有所醒悟和感觉。

 洪老师在书写时,也不采用满页书写,而是周边大量留白。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楷书书体最大的优势在于点画的独立性、字与字的独立性。为充分发挥楷书这一优势,除笔墨功夫外,形式上更需要考究。因为楷书创作最忌板和散,采用四周留白,中间自然就显得聚合,可以有效地解决掉这一难题。使楷书透露出一种静穆的丰神,一种坦坦君子,幽幽内秀的东方式的含蓄的神韵。书写《洛神赋》作品为范本,简述着在笔墨上非单纯的唐楷法度,也非单一的魏碑楷法;而是通过学习、锤炼诸家于一炉,生发出既有唐楷形式元素,又兼具魏碑的笔墨语言相融汇的自我风貌的新楷书。
    洪厚甜作品所具有的褚遂良风格,或者魏碑书风的作品多次获奖,就能体现一种传统书风和价值取向。的确如此,因为真正的传统是体现在对传统中最有营养成分的吸收,这样的作品的魅力属于内在范畴,只有仔细地寻觅才能触碰得让你心动,而且一旦将之构成作品的基础,作品将会拥有一种完全新型而绝妙的形式美。

 洪厚甜非常强调信手书写的随机性,他不去“摆”,所以多了几分自由和自然。有了这几分自由和自然,所以便有了“因势就势”,有了“自然而然”,于是就有了最终鲜活的作品。事实上,中国艺术的精神实质就在于赋予无生命者以生命,这样万物方与我同呼吸,共吐纳,人也就成为自然的一分子。洪厚甜的非常形象的例子就是一个人睡觉时,如果去考虑胡子是放在被内还是被外而将会一夜不能入睡一样。一旦去过多地思考一个字笔画间的安放时,可能真当会陷入如走路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一样的尴尬!

 洪厚甜老师非常注重书写过程的随机性,他不集古字,虽然在他的脑海中,也有一个庞大的“字库”存在,但那更多地是他对于经典法帖的熟悉后自然而然地知识性地存在散发,在他随机性地书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将传统化于自己笔下状态,集成了洪厚甜的书写艺术的享受。

 洪厚甜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临习古典法帖类于演奏家演奏乐谱,乐谱和音乐不能划等号。他反复地说,乐谱无生命,演奏家在演奏时要给它赋予生命,要让它醒过来,这里面不仅仅是要注入进去技术,更多地是要注入人的理解、人的审美、人的情感,甚至是人的生命。只有注入了书写者的理解、审美、情感,也就是在技术之外注入人文的情怀,你所创作作品才是书法艺术作品,尽管是对古帖的复制,这个复制品已经是情感和灵感挥发再现,不可多得,不能复制。


 洪老师在把握住传统书法魅力的同时,还有一股浓烈的现代感弥漫于作品之间。他已找到了传统书法中笔画和结构的活动域,所以常常会游刃有余的在其间作一些游移,比如一个小笔触的内在运动的复杂化处理,或者外部轮廓的一点点曲折变化等等,当其笔酣墨畅时,他往往能立于古典和现代的临界点上而酬躇满志,一展他那潇洒的笔姿!洪厚甜对作品形式和艺术氛围驾轻就熟地把握。他很能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对某一个小局部如标题的放大或缩小,或作尺度内的位移,马上就让你眼前一亮,作品突放出光芒来!好作品就有生命力,就如同当天我现场创作作品,拿来点评一样,让我多多少少记住了,书法本身的问题,学会了今后应用和反复实践的经验。

 我每次观洪老师现场作书,信手挥运,了无挂碍,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着实让人着迷。我认为,跟随洪厚甜老师学习到底也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