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来勤:空山秋来不寂寞
2016-11-14 | 作者:白来勤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净业寺是佛教律宗的祖庭,位于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 称后庵山)上,距西安市区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此处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该寺始建于隋末,唐初为高僧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曾极盛一时,后渐衰落。寺内所存明朝《道宣律师略传》及清朝钟鼓楼碑记载:明清两代多次修葺该寺,至道光年间(约1832年),寺况稍盛,寺产田地颇丰,在东山谷修建茅68间,供僧人禅修。 文革后,寺院颓废,一蹶不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后,政府拨款加以维修,由少林寺僧人永空发心住山,住持道场,四方筹资,重修山路、天王殿、大雄宝典、祖师殿、禅堂、客堂、僧寮,增建五观堂、厨房等,建筑群古朴典雅,规模宏伟,气势辉煌,既具有苏南园林风格,又体现了佛教文化底蕴,使这座千年古寺焕然一新。丙申立冬后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与友人驱車穿过闹市,再次来到这清静之地。

 走过山门,拾阶而上,石阶陡而直。石径旁,有栏杆可供行人手扶借力,有流水潺潺清心澄怀,更有茂林修竹启智怡意。力强者奋勇争先一鼓作气,直达寺院,赏寺中百年玉兰之挺拔俊朗,赞门前千秋古槐之历尽沧桑,观墙边精美文图之释疑解惑,望远处重山峻岭之层林溢彩。心坦者悠然自在信步缓行,时而小憩玩自拍,时而赏景娱清趣,或为速奔者侧身让道,或为后来者提示指路,笑容可掬,与世无争,一切皆率性而为。最喜路畔时有木制的禅意故事牌,无意者只觉其装点江山,美化环境,有心者更感其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大多数游人或香客到了海拔七百多米的净业寺大殿就不再前行了,这段路程从山下缓行也就个把小时,快者不到四十分钟。我自然是怕别人说自己身体不好,与朋友同行一路不歇地走在前边,虽然有点小吃力,嗓子眼儿觉得干涩好象有什么东西卡着一样很不舒服,但硬是撑着没敢吭声,汗水却很不争气,不由自主地争先恐后从头顶、胸背向外冒。好在朋友带的茶杯却在我手中掌握,中途我未征得他的同意偷偷喝了一口,缓解了一下喉咙里的不快,继续向前在将到大殿的小坪停下等候朋友。气喘吁吁的朋友赶上了,诧异地说:“没想到你走的这么快!不到半小时就走了我以前四五十分钟的路,咱们歇一会再走吧!”原来朋友以前总是慢步缓行登山的,没料到我豋山是个急性子,搞得他也跟撵狼似的,根本无法顾得上品味两边的景色。其实这里我们都来过多次,无须观看他也知两旁的景致,只是缓行与疾步的感觉差别在身体上表现的还是很明显的。

 朋友与我这次前来自然不仅仅是为了登山,而是为了看望自己在山上闭关的兄长。他原本是计划中秋节前后来看望兄长的,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我是早上无意中赶到他家送东西,他邀我同往,我想反正也是周曰,在家无事不如同行,连脚上穿的皮鞋都未换成运动鞋,就随他上车了。他的兄长大他一岁半,多年前兄弟感情甚笃,后兄长因俗事纷扰不堪其烦,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剔度受戒,精研佛法,功德日显,毕业于佛学院,今于净业寺闭关修行。

 由寺院大殿旁的侧门出,我俩下石阶继续向东、向北向深山更高处前行,走着走着就成了没有石阶踏步的山径了,有的只是苦行僧和闭关僧人往来行走的羊肠小道,不过风光更加宜人了。弯弯曲曲的小径上铺满落叶,黄的红的青的褐的都有,走在上面软软绵绵的,十分惬意。由于路径不熟,也为了留意周围的景色,这次我让朋友走在前面。没有想到这立冬后山间的气温还这么高,我是提前将外套脱掉放在山下的車上了,只穿了件保暖内衣上山的,朋友却既穿着外套,还穿着保暖内衣和衬衫,加之又背着一大包给兄长准备的水果,越走越觉得热,便走走脱脱,说说笑笑,不觉得累反觉有趣。直夸我有远见提前减负,叹自己临行前特意加了件厚保暖内衣。

 走在深山林间铺满落叶的小径上,我俩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林间有散落的弥猴桃、橡子和栗子,不时有尖喙长尾的鸟儿在树上鹐食柿子,有机灵可爱的松鼠在树上寻觅跳跃,他拍拍笔直向上的白杨,我捶捶老气横秋的橡树,一根根葛藤和弥猴桃枝条缠绕着大树负势竞上,从一棵树上跳跃式地缠到另一棵树上,争抢着出人头地,却没料到身腰处凹下去形成了一个秋千状的藤帶,正好供路人乘坐歇息。朋友让我坐上去,拍个照,我屁股没敢多停留,赶紧起身站到一边,不是怕不结实摔下我,那是藤条怎么看直径也有五六公分,而是我觉得不能让它太贪重,它长成这样很不容易,应对它以礼相待。

 远离了喧嚣,远离了凡尘,走过乱石堆砌的一段小径,跨越一条清湛湛的溪水,我们走出了深林,来到海拔近千米的一处山崖旁,这里视野开阔,方圆百十米内,呈“品”字形散落着三座寮榭,朋友兄长的寮榭就在品字的最上端。

 这是一座北朝南的屋宇,屋前青菜碧绿,屋东边溪水淙淙,一汪清潭清澈见底,水质甘冽醇美。一簇簇红辣椒结在秆上,红辣椒连秆带根被拔起,一丛丛地被扎起来晾晒在檐下的那一推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劈柴旁。一撮细小毛竹青叶未干,也被扎成扫帚状横放在窗下。屋西的太阳能电池板有连接线通向屋内,一只太阳能聚热锅中央挂着一只大铝壶正在烧开水,看来佛也在与时俱进,不失时机的享受着世俗社会新的科技成果;紧靠西山墙的是灶房锅台,屋后紧挨山崖,陡峭的崖壁上有几棵青松不知疲倦的顽强扎个在岩缝里,展示着不屈的生命和惊人的毅力。

 正在吃斋的朋友兄长见我俩走上乱石横卧的台阶,急忙放下碗筷,热情地取出毛巾让我们擦汗,随机为我俩烧开水、煮面条、下青菜,并拿出酱油香醋食盐油沷辣椒,让我们自己尝着调味口。此间还不忘叮嘱我们吃桌面上放的猕猴桃、甜柿子,一再解释说,这些果子看起来不起眼、不如山下的果子品相好、个儿大,但都是天然的,纯绿色、无污染,是大自然的馈赠和恩赐。由于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到达朋友兄长闭关处都快十一点半了,早上吃了那么一点点的食物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尤其是见到这清纯的泉水煮出面条和这刚出锅的绿汪汪的青菜,还有清油炒的酸辣土豆片海带茎,肚子里的馋虫“噌”地一下就蹦了出来,我们也不客气,坐在屋前的小石桌旁,自觉端起碗来调酱倒醋拨辣椒,三下五除二就将一碗面条刨下肚,末了我还意犹未尽地喝了一碗优质面汤,打着饱嗝连称好吃。朋友则毫不客气的吃了柿子还尝猕猴桃的味道,直叹:“仙果啊,此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

 朋友的兄长红光满面,谈吐间释家气象自然显露,他说自己每日的作息极有规律,打坐、诵经、习书练字皆有定时,不用看表何时做何事身体自然会提醒。他高兴地拿出有人送给自己的香茗招待我们,洗茶具、冲泡茶、倒递茶,举手投足间,一招一式皆具禅意。

 品着香茗,我口齿生津,放眼望去,远处山峦起伏,瑞霭缭绕,黄叶摇金,红叶染秋,近处飞泉轻歌,流珠泻玉,青竹吻风,苍松滴翠。明媚的阳光朗照屋宇,欢快的良禽追逐嬉戏,啾啾鸣啼。微风起兮,菜园里一株高大的玉兰花树的一片片叶子随风飘落,象鸽子、象蝴蝶般轻飏、飞舞,如玉兰树轶散的一篇篇日记,更令人联想起它如火如荼的青葱岁月,也在内心感叹叹此处真修心养性之圣地!

 我问朋友的兄长,现在怎么看待容忍?

 他不紧不慢,侃侃而言:容和忍合起来是“容忍”,两者看似相象,实质大不相同。容是境界,忍是无奈;容是大度,忍是窄逼;容是快乐,忍是煎熬。又有一个词叫“都不容易”,的确,“都不容”太“易”了,反之,要“都容”,还真是“不易”。所以对万事万物,要看得开,能宽容你就会平和;能忍受也会改变感受,慢慢地变“忍”为“容”,岁月也会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他还说,岁月赐给人们成熟和睿智,赐给人们豁达和淡然,也赐给人们温情和幸福,这都是慢炖人生的收获。慢炖人生,还可以让你体会到简单朴素的妙处,修炼出一颗素心,学会珍惜人生的细节,一汤一饭之暖,一花一叶之美,都是慢炖品位出来的人生滋味。文火熬喜怒哀乐,慢炖品人生百味。人生有味是清欢,慢炖人生,品出的是清欢之味。我闭关,就是在修心养性,尽情地享受寂寞带来的愉悦。你看我们这里闭关的有三个人,平时几乎连一句话都不说,见面道声“阿弥陀佛”,随后各忙各的活。

 “享受寂寞的愉悦”?我如醍醐灌顶,原来,要得道成佛,就必须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单调,要是图热闹、心浮躁,那就偏离了走向成功的正道。

 我明白,在这空旷的大山里,闭关者只有那么寥寥几位,在尽情享受着俗人以为的孤独、寂寞和单调,谁能体会到此之谓“古来圣者皆寂寞”?我这时才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路上原来并不拥挤,因为很多人并不坚持、并不愿享受寂寞和孤独。别人看来的孤独、寂寞的空山,对修行者来说却是远离了喧嚣、脱离了浮躁、最宜修心养性的世外桃源。不远处,一树火红的柿子在阳光下、在秋风里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所有的甘甜都由苦涩酿就”道理,令我真切的感觉到今天这趟山没白登,这杯茶更没有白喝!

 为了不耽误朋友的兄长做功课,喝了几泡香茗,我们起身告辞。临行时,朋友请他的兄长找一只大一点的塑料罐装了一大罐泉水,带着闭关修行者的启迪和我们的感悟,踏着布满落叶的蜿蜒崎岖山径,一步步向着宽阔平坦的大道迈进。

 作者简介:

 白来勤,西安人,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茶人联谊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西安市灞桥区政协委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安市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出版有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及长篇小说《紫金城里哟呵嘿》《雨霖铃》等多部。曾荣获“太行山散文奖”“中国西部鲁迅杂文奖”“陕西职工文学奖”“西安社会科学奖”“白鹿文学奖”(政府奖)等诸多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大系》《中华当代散文大观》《当代作家代表作品集》及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责任编辑: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