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绍群:知音故里话文化
2016-10-24 | 作者:甘绍群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今年国庆节前夕,武汉两则文化新闻可谓吸引人们眼球:一则是作为2016第三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的一项重要活动,“知音文化国际高层论坛”如期在蔡甸区举行。200多位国内外嘉宾云集于蔡甸,在江汉平原第一峰――九真山下开坛论道。另一则是由民营企业卓尔集团旗下卓尔书店举办的武汉诗歌节诗歌音乐会,中外几十位著名诗人与读者面对面,星光熠熠,诗意弥漫江城。诗,又一次在这座城市找到了无数的知音,打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一曲古筝曲《高山流水》,在日前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的惊艳亮相,完美诠释了峰会合作、联合、寻找知音的主题。而以“知音”元素为代表,一本本土刊物《知音》,曾经风靡海内外,拥有众多拥趸,现在发展成为知名传媒集团;“知音”大厦、“知音”学院……武汉作为知音传说的发生地,是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也是特有的文化资源,知音文化已是一张靓丽的名片。

 武汉市蔡甸区,即原汉阳县,古为汉阳郡,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亦是知音故里。知音传说的关键文物子期墓位于蔡甸马鞍山。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江边一座形如马鞍的山脚下,古渡口旁边,樵夫钟子期从晋大夫俞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如山之巍巍的凌云壮志,和如海之汤汤的奔放情怀,“他走进了我的世界,他读懂了我的心。”世上从来不缺少音乐,缺少的是“音乐的耳朵”,而“音乐的耳朵”是需要纯美的音乐洗濯的,当伟大的音乐遭遇到伟大的“音乐耳朵”的时候,两位先贤的知音故事就此流传开来,历经百世而不朽。

 知音,由一个音乐故事,后来成为两情相悦美好爱情的代名词,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友好相知、和谐相处的新境界。是知音,所以三年同窗、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爱上了傻小子梁山伯,不为钱、不为权,只为这三年彼此间的尊重、欣赏和了解。

 是知音,所以黛玉从不劝宝玉去追求仕途,对于“德言工貌”、“金榜题名”,黛玉和宝玉都不认同。他们共同的叛逆是他们感情的开始,他们叛逆性格的发展,是他们感情的升华。一句“林妹妹就从不说这混帐话,要是他说了,我早就和他生分了。”这就是宝黛的知音。

 是知音,所以千里马坚信自己会遇到那个发掘自己的知音,伯乐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满怀抱负、满身才华的有识之士可谓多矣,但是仍有“满腹才华无处使”的事情发生!所以千里马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伯乐这个知音。

 一个中国古典版本的“音乐之声”,道出了知音的可贵,也道出了人类对知音的渴求。“高山流水觅知音”,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演绎、吟诵这一美好传说、美好意境。大量史实表明,历代名人或因兴趣相投、或因志同道合,或因心灵相通而结为知音朋友、结为生死之交。说明知音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社会价值,说明人类友谊的基础是志同道合,最高境界是心灵相通,说明知音文化就是“知文化”。知音文化的内核,就在一个“知”。

 知,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一种追求真理至死不渝的执着;知,是“士为知己者死,死为悦己者容”,是一份因为赏识而能慷慨赴死的感动。

 知,是破解、了解、理解,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知”,是感知、感悟和感动,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交流和融合。

 知,是认识的高度一致,是一种共识;知,是交流的无障碍,是心心相印。

 知,是相互欣赏,欣赏出风景。

 知,是相互包容,是兼容并蓄;知,是开放共享,是共荣共进。

 知,是和谐相处,是环境友好。充分展示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范畴之一的知音文化的厚重历史底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标志、为支撑的,而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实际上是文化间的不交流、不友好和不信任,是知文化的困顿和窘态。早在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琴曲《高山流水》,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27首著名乐曲录入金唱片中,作为人类向宇宙寻找“知音”的声音,乘着美国“旅行者一号”带入太空,在宇宙中长期播放,开始了人类寻找知音的漫漫历程;水星上的环形山以伯牙命名。《高山流水》多年来已经走出了国门,在法国波尔多、日本大分县等地经常可以听到这一美妙的乐曲,还建起公园、知音亭。经过中法两国元首共同推动,在蔡甸区后官湖畔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也蕴含着浓郁的知音文化。在整个欧美,最了解中国的是法国,最喜欢中国文化的也是法国。因为,中国文学被翻译成世界文字数法文最多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蒋子龙撰文指出:“知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诚然,知音难觅,正是知音文化的可贵之处。高山流水觅知音,古人讲有一两个知音就难得了,伯牙在这儿、子期在这儿、子期墓在这儿、集贤村也在这儿,厚重文化遗迹给蔡甸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知音文化为当今中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就是文化能够“化”,文化的价值就体现在“化”上。《易经》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以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社会,大化于行动。蔡甸作为知音文化的源头,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开知音论坛,化自己、化周边、化国际,“化”的力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各地为争抢历史文化资源,常常互不相让,认定我是人非,笔墨官司不知打了多少。知音文化发源于蔡甸,但在武汉的汉阳区等地,还有“琴台”“伯牙墓”“钟村”“高山流水亭”等遗址遗迹。有些不免具有某些附会的色彩,但都在讲述各具特色的知音故事,在传承知音文化,承载人们对知音的向往,说明知音文化所具有的巨大魅力和深广的影响力、旺盛的生命力。

 从历史回到现实社会,密切地关照当前社会热点,知音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高度的契合点。知音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老树新枝。知音文化的内涵高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重要内容,激活和倡行知音文化对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思想文化上的因势利导,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古代历史上,知音文化播洒丝路花雨,与中国当今倡议并得到沿线国家响应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知音文化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人与人之间,在民族与民族之间,在国与国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桥梁,一座通向合作共赢的桥梁。

 在当今国家民族大变迁之中,知音文化的影响广阔。它可以是个人情感、个人情操、个人学养,也可以是一个人对时代的承担、对历史的承担、对家国的承担。我们对文化的认知越清醒,我们的行为就越自信。

 这个国庆黄金周期间,笔者在蔡甸、汉阳区几个与“知音”相关的文化遗迹探访,从阅读有关书籍中找答案。窃以为,知音文化何以能在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历久弥坚?其奥秘盖在于人间真情!鱼需要水,鸟需要巢,人需要知音。其实,人的内心渴望被人理解,就如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之间的情谊,在于不言而知其心、知其心而相惜。伯牙、子期和前不久的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主人公芈月虽然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诠释的皆是人间真情;《高山流水》播洒的不仅是天籁之音,更有着“诚信、感恩、平等、和谐”的深刻内涵。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世事变迁,不变的是人间真情;沧海桑田,传承的是纯真大爱!

  {责任编辑: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