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明:想念蛙声
2016-09-18 | 作者:王印明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往事如风,生命好像真的就是残留的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环境的改变,许多最真的记忆在我们的脑海中渐行渐远了,一切都将飘然而去。然而,那些深藏在我们心中的纯真至美的东西却深深印在我的记忆深处,融入了我的生命中,让我一生去回味、去留恋、去珍藏、去怀念。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对青蛙是多么熟悉啊!田野里、池塘边、小溪旁,甚至无名河边大片大片的沼泽地,到处都是青蛙的乐园。仲春时节,结束了冬眠的青蛙一只只地从地穴里爬出来,开始忙碌了。此时的青藏高原尽管山寒冰冻,草木未萌,但故乡已是“十里蛙声出山泉”。青蛙伴随着农人的春耕,在广阔的田野除虫去害,求偶恋爱,生儿育女。夏天,塘边河畔更是“草深无处不鸣蛙”。青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个个腆着大肚皮,瞪着大眼睛,尽情地重复着人类永远也无法明白的同一首歌,好像夏天的旋律就该如此明朗,要把嘹亮的歌声一直唱到天边。秋天,稻谷飘香,丰收在望,青蛙象自发组织的合唱团一样,放声歌唱,大有古诗“枯草池塘处处蛙了”的意境,唱出了春华秋实的喜悦,唱出了农人的希望,唱出了生活美的旋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词常常把我们带入那些迷人的夜晚。在我的记忆里,山村的夜晚因为有了月光的守护,青蛙的鼓噪和偶儿传来的一两声犬吠,才显出诗意和恬美来。使慢长的黑夜不再寂寞,才使我们伴着悠扬的歌声进入甜蜜的梦乡。

 然而,当我长大成人并融入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城市时,硬梆梆的地面越碾越宽,越碾越长,越碾越平,湿地、池塘在城市是没有立锥之地的,小草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更何况青蛙呢?的确,城市发展了,蛙声却离我们而去了。如今,只有在梦里才能隐隐约约地听见如雨的蛙声。我们多么希望这不是梦啊!

 作者简介:

 王印明,陕西勉县人,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已发表文学作品二百余篇,并有作品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