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标:把脉(小小说)
2016-06-21 | 作者:黄国标(江苏盐城)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还有几天,老查就要回温哥华了。移民加拿大多年,这是他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时间最长的一次。白天,漫步于故乡的林荫小道上,沉浸在浓浓的乡情中。晚上,邀三两知己,浅斟小酌,将自己的思绪纵情地放飞到儿时的记忆里。

或许真的是故土难离。这天早上起床,老查突然感觉后背肩胛骨处疼痛难忍过几天即将漂洋过海、长途跋涉了,这可如何是好?他一点也不敢耽搁,草草洗漱之后,赶紧招了个的士,匆忙来到当地唯一的一家三甲医院。

高大气派的四层共享空间,将这家综合性医院的一楼大厅衬托得富丽堂皇,“救死扶伤”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更让人感到亲切、温馨。在挂号收费处的“自费”窗口,年轻美眉朱唇轻启:挂什么科?我也不知道,就是后背不舒服。去骨科吧,今天有专家坐诊。一问一答之间,就完成了在国外非常复杂的就医分诊和专家挂号手续……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老查暗自赞叹。

在加拿大,老查有病得先预约自己的家庭医生,那位朱医生不仅要负责老查夫妇儿子一家人常见病普通外伤的诊断治疗,还要提供疾病预防、母婴保健和健康咨询等其他基础医疗服务。如果家人的病情家庭医生实在处理不了,才会被介绍去专科医生或公立医院那儿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来到5楼骨科门诊,只见候诊患者将专家和他的学生围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随着人流挤到专家面前,简单问询了一些情况后,专家在老查左后背使劲按了按:疼不疼,是这儿吗?老查的头连忙点得像鸡啄米似的,看到此,专家的学生十分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好了,去缴费检查吧,再没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老查悻悻地又一次来到挂号收费处递上原先的挂号收据1378块6多少?老查生怕自己听错了1378块6!美眉肯定地回答。都……都有哪些项目?老查结结巴巴地问,生化全套、肺部X片、肝胆肾B超、脊椎CT,美眉一边像背书似地报着清单,一边左手玉指轻轻地敲击着窗台,好像在无声地催促,排在后面的人又显得十分的不耐烦,老查手忙脚乱地掏遍所有的口袋,终究没能将检查费用凑齐,只好懊恼不已、满头大汗地退了出来。

回到家里,老查十分忐忑:在国外,不论是家庭医生,还是公立医院,除非十分必要,否则医生不会轻易地让患者去查这查那的,对带有放射或幅射危险的医疗检查更是规定得十分严格,难道?越想越不安,老查赶忙抓起手机,向一位医生朋友咨询,朋友建议他再去中医院看看。一语点醒梦中人,自己怎么能将中医这块中华瑰宝忘了呢?!然而,真可谓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当老查满怀期许地来到市中医院中医内科时,其遭遇却与西医那儿如出一辙:抽血、超声波、X光、CT……,记忆中的“望、闻、问、切”完全被这些繁琐的检查和冷冰冰的机器所替代。结果,除了有点脂肪肝外,其他一切正常。医生说,该检查的全都查了,暂时看不出啥子,先弄点药调理调理,应该没事的。可老查惊讶的嘴巴半天也没合得上来,极端的失望不可抑制地写在脸上。

说来也怪,全身检查无恙,主任中医师给开的一大堆西药、中成药还沒来得及服用,后背竟然不治而愈。回到温哥华后,老查十分好奇地对加拿大的医疗制度做了一番考察。当地政府规定,居民生病必须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事实上,由于几年、十几年稳定的医患关系,也只有家庭医生才能对其所服务居民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诊疗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医患之间沟通顺畅、互信和谐。病人在医疗卡保障范围内的诊疗费用由家庭医生每月向当地政府结算。病人凭医生处方去药店买药,除65岁以上的老人外,药费一般由病人自己承担。难道就不怕家庭医生为了利益滥收病人或“小病大治”吗?加拿大政府早已在制度设计上防微杜渐:严格规定每位家庭医生每天所看病人必须在47人以下,超过部分的诊疗费,政府要么给他打个对折,要么拒绝给付。同时,家庭医生和病人还可以“双向选择”,一旦病人中途“劈腿”,将给家庭医生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次,与朱医生闲聊,老查深切感受到他对中医崇拜之极,虔诚之致,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把手脉,看舌苔,听心肺,再抓上几副草药,就能让患者药到病除。朱医生说,他做梦都想来中国学习中医,感受中医,体会她的博大精深,美妙神奇……

以前,老查也曾听人说过,在国内就医,医生基本靠良心,求医基本靠关系,诊断基本靠设备,收入基本靠灰色,疗效基本靠运气。现在看来,这“五个基本”明显有失偏颇。当然,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且配置不够均衡,医护人员“阳光收入”偏低,医疗队伍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医患关系不够和谐稳定,医疗流程繁琐复杂,患者在挂号、候诊、检查、复诊、缴费、取药等环节疲于排队奔命等备受诟病,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老查多么希望,哪天朱医生真的来了,目睹国内的中医铺还是他老查儿时的模样,古色古香,典雅大方,前厅接诊,后堂抓药,老中医青衣布衫,温文尔雅,鹤发童颜,医堂内外氤氲着淡淡的草药香,医生和病患都心平气和,物我两忘,唯有两颗心房在轻轻地跳动和碰撞……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