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宝玉:学会删减生活(外一篇)
2016-06-21 | 作者:祝宝玉(安徽)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蓦然间,发觉自己的QQ号里加了五六百个好友,而平时能聊上天的也就那七八个,那剩下的庞大好友群都“百无聊赖”地躺在我的列表里。删吧,觉得没那个必要,万一哪天用上了呢;不删吧,扯扯拉拉一大堆,看着别扭。正在我发愁时,老婆过来了,问我为何发呆。听了我的解释她笑了,说,孔乙己教小伙计“茴”有四种写法,有三种写法是不常用的,小伙计学它们有用吗。老婆的话令我茅塞顿开,毫不犹豫地把那些从不联系的好友从我的号里删除了。最后,一数,删去了将近一半。

其实又何止QQ里的好友呢,还有微博好友、微信好友、微博关注、论坛网友,不自觉地加了杂七杂八一大帮子,有时想浏览一下好友们的动态,却一整页一整页没用的信息,不是转载的心灵鸡汤,就是广告推销,不看还跳不过去,看后真觉得没意思。我想,到时候把它们删减删减了。

删减之后,页面立马干净了许多,我想看到的,很快就能看到,我不想看到的,从此从我的视野里消失。没有了那么多无益信息的干扰,身心都清净了许多。

从前我是一个恋旧的人,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书籍,包括作业本和试题卷,我都收存着。虽说闲聊时,把它们翻出来,回忆一下过去的时光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但是它们也给我带来很大的麻烦。从老家把它们搬到城里,先是把它们安置在我的出租屋里,后来我买房了,又把它们搬到新房,但新房不大,加之我不断购书,很快就没了它们的一席之地。怎么办呢?老婆说当废品卖了吧,留着也没用。我当然不舍得,那可是我求学生涯的全部记忆啊。可是,我后来想通了,记忆是在脑子里,倘把记忆附着在具体的物象上,那这记忆也是干涩不生动的。人啊,有些东西该忘掉就忘掉吧,即使是再怀旧的东西积累多了,只会堰塞心湖,得不到新的补液。所以,我听从了老婆的建议。

这大概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删减吧,如树一样,需要剪枝,剪去那么没用的枝蔓,花儿才能开得更艳,果实才能长得壮。也只有把繁复无益的东西删减,才能有新鲜有益的东西添进,我们的生活才能因之变得更加丰满,更加有趣。

其实,我们应该学着去删减生活,因为生活中有很多没必要的东西,它们的存在只会凭添累赘,一旦将其删减掉,我们便可以重新轻装上阵,勇往直前了。


没有书不好过日子

杨绛说:“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先生是一个爱书的人,说的话也让我辈受益无穷。

古来最高雅的事莫过读书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些典故都是与读书有关,可见为了读书这些古人可真是豁出去了,今人看来,除了敬佩,还是敬佩。这大概在他们心中都一个神圣的理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像杨绛说的那样,把没有书就感觉日子过得没滋味的人,倒真是读书读得“入了魔”,书真的成了生命体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更不容剥夺。

不读书就不舒服,这是我的一位朋友的原话。这位朋友酷爱读书,进入他家,满壁都是书,工作之余,便宅在家中读书。他的藏书很是广泛,有经史子集,也有现代小说散文诗歌,国外的大部头也不少,甚至还有一部分科技类的书籍。他常说自己情愿一天不吃饭也不愿一日不读书。看来,他亦是读书“着魔”了。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有这么一个片段:姚启圣被康熙囚禁在大牢里,有吃有喝,偏偏连一个纸头都不给他。姚启圣在牢里大喊大叫,嚷着要一本书,就算是旧历书也可。但狱卒们奉了圣命,终了也没让姚启圣见到一页书。

其实康熙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也正因此,他知道一个爱读书的人在没书可读的情况下是何等地苦恼和狂躁,但他正也是利用这一点好好磨一磨姚启圣的狂傲,好下一步为己所用。康熙是聪明的,姚启圣最终被他制服了。

读书能让人充实,读书也让人觉得无知。越读越觉得自己的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所以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而书本中的知识是无尽的,生命却是有崖的,在有限的时光里,我们当更加珍惜读书的时光,与书为友,与书相伴。

爱迪生说:“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不止,生命不息,运动能让我们身体康健;相比来说,读书是精神的食粮,只有多读书精神才能饱满,内心才能充盈,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才能全面,心灵才不会受到外界的困扰。

在大家前辈看来,没有书不好过日子;在我辈眼里,不读书是过不好日子的。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