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曙明:热泪涔涔悼老师
2016-06-15 | 作者:许曙明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甘肃省作家协会的老主席王家达去世了。

6月11日,是第六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举行的日子,正当数以万计的人为了“更强更美更健康”围绕着黄河奔跑的时候,一个写了一辈子黄河、如今身似槁木的老人正在病床上和疾病做最后的抗争,终于,在熬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能量后,他于18时11分撒手人寰。

甘肃文坛的巨星陨落了。

尽管早就知道王老师已经病入膏肓,但在最初知道他离世的那一瞬间,心里还是非常难过,和他交往的一幕幕一下子涌上心头,禁不住热泪涔涔。

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他的小说《清凌凌的黄河水》,深深地被他塑造的尕奶奶的鲜活形象所吸引,被他描绘黄河的精彩语言所折服。再后来又看了他的小说《血河》,了解了黄河上筏子客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我以为,在甘肃,再没有比王家达更热爱黄河、赞誉黄河的作家了,他是地地道道的黄河儿子。

王家达老师是甘肃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星辰。早在1957年,他就开始发表作品了。他一辈子都在甘肃的文学领域工作,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担任过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作协主席等职务。著有长篇小说《铁流西进》、《所谓作家》,报告文学《莫高窟的精灵》、《敦煌之恋》等。获得过包括首届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当代》优秀作品奖,中国报告文学奖在内的多个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等文。

每个行当都有属于那个行当的精英,每个行当都有那个行当的人崇拜的偶像。只要你不是一个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的人,就不可能不崇拜人。卖油翁在别人眼里只是个卖油的商贩,但在另一个卖油郎的眼中他就是个明星;马车夫在别人眼里只是个赶马车的,但在另一个车夫看来他就是最好的把式,天王式的人物。尽管由于经济文化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甘肃的文学创作赶不上陕西等文学大省、强省。王家达也不像陈忠实、贾平凹那样名扬天下,妇孺皆知,但笔者认为,在甘肃,他就是陈忠实,是甘肃文坛的代表作家,领军人物。

王家达老师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但他虚怀若谷,具有强烈的提携后代、奖掖青年的精神。我清清楚楚地记得,2001年11月,在甘肃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他在讲话中直截了当地说:“你们只管写!只要写出好作品,我去北京给你们宣传、奔走!”2013年春节,我亲耳听见他对叶舟说:“你现在是甘肃文学的重量级作家了,要尽最大力量帮助别的作家,带领大家一道往前走!” 我看过雪漠写的一篇文稿,说《大漠祭》出版后,虽在上海引起反响,但因为《大漠祭》涉及到一些生活真实,在雪漠的家乡处于半“封杀”状态,一时毁言四起。王家达却顶住风浪,坚持要开研讨会。有人说:“你可是作协主席,小心在政治上出问题”。王家达说:“作协主席我可以不当,《大漠祭》一定要宣传,因为这是好作品”。他顶住压力,毅然开了研讨会。同时,他屡屡向老同学雷达力荐,《大漠祭》才得以走向全国。

我和王老师相识于上个世纪末,对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他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每次见面,都竭力鼓励、启发。2012年下半年,我要出版一本散文集,将清样给他送去,想请他指导指导。那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好了,竟然只用了三天时间就看完了20万字,提出了极有指导性、针对性的意见。散文集出版时,我想请他写几句评论的话,印在封底上,他欣然答应。他没有对散文集作评论,却针对我这个人写了五个不对称:“作家许曙明是一个不对称的人:憨实的仪表与灵秀的文笔不对称;质朴的语言与敏锐的视角不对称;谦卑的心理与自信的步履不对称;随和的性情与执著的耕耘不对称;个人的喜好与从事的职业不对称。”我拿到这五个“不对称”后,羞愧难当,觉得他对我的评价太高了,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我将心里的顾虑告诉了他,他说:“这是我仔细琢磨、斟酌的。以我对你的了解,应该是准确的。”后来,看到这五个“不对称”的人都说,王家达老师不愧是大作家,这五个“不对称”总结、概括的太到位了。我心里知道,这是王老师对我的鼓励,我远没有做到他期望的程度。

2013年,王老师介绍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结果当年没有被批准。他鼓励我说:“咱们不要气馁,好好写,明年再申报。”我怕因为自己的水平低,影响了他的英名。他说:“不考虑那些问题。”2014年,我被批准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得到消息,立即打电话告诉他。他在电话里说:“祝贺祝贺!名至实归。”并发出由衷的笑声。我能想象得到他当时的表情,他本来就是个眯缝眼,一笑,就更看不见眼睛了。他提携后代、奖掖作者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王老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个人生活的要求极低。他的家庭负担重,生活可谓清贫。我去过他的家,都进入21世纪了,他家的地还是水泥地面,这使我非常惊愕。2001年左右,我在一家金融企业的基层支行负责,恰好是房地产专业支行。王老师说他想贷款给儿子买套房子,委托我给打听一处便宜点的。我连续给他找了好几处房源,我自己认为性价比很好,但王老师都没有下决心买,只好作罢。几年后,他告诉我他贷款在榆中买了套房子,想自己搬去住,把市区雁滩的房子给儿子。我恍然大悟,他没有买我给他推荐的商品房,是因为没有钱付首付款啊。要知道,那时候兰州的商品房每平方才一千多元。一个堂堂的国家一级作家,竟然贷款都买不起市区的一套商品房。他是省文联的副主席,好歹也是个副地级干部啊。我心里忿忿不平,鸡鸣狗盗之徒,蝇营狗苟之辈都能倒腾几套房子,而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著作等身的大作家竟然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

站在王家达老师的遗像前,想起他生前对自己的帮助,想到自己对他没有什么报答,潸然泪下。看到他在2015年9月就写下的遗嘱,再一次泪眼模糊。王老师,您一路走好!您终于解脱了,再也不受疾病的折磨了。您叮嘱将自己安葬在老家的祖坟里,您是兰州人,你家的祖坟应该离黄河不远。您写了一辈子黄河,以后也能日日夜夜听到黄河的涛声。




[责任编辑: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