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民:“鸡”命(外二篇)
2016-06-15 | 作者:费祯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很早就有人开玩笑总结过,保险公司的员工就是"鸡"命,嘴边没有现成的吃食,经常要主动上门摇人家的门环。踏遍千山万水,跑遍千家万户,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寻找动员客户投保,寻找养家糊口的吃食。

在保险公司干了多年,也常觉得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很形象地描述了做保险的艰难。如果到村里留意观察,无论是公鸡母鸡,在村巷场院四处埋头觅食时,总是用那尖尖的、硬硬的小嘴在不停刨开石子土块,寻找藏匿在底下的麦粒、豆粒、小虫子。好不容易找到了食物,还不等吞进肚子解了嘴谗,头就扬得老高,伸长脖子"咯咯咯…"地鸣叫着,仿佛在向世人炫耀一下自己的艰辛劳动成果。继而又摇摆着找寻下一个目标,翻找到了,又刨食,又鸣叫,又寻找,如此反复,用自己找来的食物滋养着身子,继续打鸣、下蛋,甚至供人食肉。

《现代汉语词典》对"鸡"的描述解释为:嘴短,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鸡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称"家鸡"。从这一权威解释看,鸡的长相造就了低调务实,埋头实干,自食其力,乐于奉献的本性。

无意中搜索"鸡命"二字,描述更加形象。凡是属于"鸡命"的人,聪明机敏,领悟力高,主观感觉强,意志坚定,富有毅力。无法忍受平凡而单调的职业,需要从事有成就感的工作。善于强迫自己置身于麻烦中,努力从逆境中建立起自己的基业。这些话,果然把从事保险工作人的性格和特点说的维妙维肖、淋漓尽致。

说来也奇怪,雄鸡报晓,从不会报错,老辈人说这是"守夜不失时",把鸡也称为"文、武、勇、仁、信"之"五德之禽"。这是信德的表现,也说明鸡有勤奋、准确、守纪、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行。鸡虽然不等同于太阳,但鸡是太阳的使者,梦见鸡,就预示着吉祥、财源和运气。雄鸡鸣叫,就是优美和高洁,就是品德和权威。所有这些,正是从事保险业的人最最需要的。

古人有诗云:"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对鸡的评价已经提升到一定高度。联想到保险公司员工所谓的"鸡"命,只是所从事的行业特点不同,人人都用自己勤奋踏实、诚实守信的工作,给广大客户送去平安幸福、吉祥如意,这样的人生经历,也值了!


看忙罢


夏收、夏种结束后,庄户人就要磨新麦蒸白馍,准备着看忙罢并迎接来看忙罢的亲戚了。作为走亲礼品的馍叫"包包馍",选用上好的精粉揉捏出直径约一尺、厚约半尺大小的圆包形状,馍顶上要摆弄出花边造型,"包包馍"大锅篦子只能容得下两个,蒸上个把时辰,满院子都散发出麦香味。招呼客人和回礼的馍叫"花折馍",将揉好的面切成条状回折起来,做出的形状与牛脚蹄相像,似乎给客人点头微笑,也称作"牛蹄眼馍"。长辈给晚辈看忙罢要蒸"瓜瓜馍"、"魚魚馍",与黄瓜、魚形状类似,粗约半尺,二尺多长,花纹满身,喻意吉祥有余。娘家人给刚出嫁女子看忙罢也是一项很隆重的活动,需蒸一对"馄饨馍"和一对"老虎馍",这两种馍形状复杂,展示娘家的水平形象,要请村里心灵手巧的人专门来做,是娘家人给女儿看忙罢的重点礼品。忙罢看完,新媳妇要将娘家带来"馄饨馍"和"老虎馍"摆放在新房显著位置,在供村邻观赏评看的同时也给新房增加喜庆气氛。
   渭北人最初看忙罢,就是以这些蒸好的各种富含深情的"馍"做为礼品相互交流互动着。收到馍后要用"牛蹄眼馍"回敬,一个大馍要回八个小馍,俗称"答馍"。新婚小夫妻第一年到娘家看忙罢,给自己父母送"包包馍"的同时,也给叔伯父等族里长辈送"包包馍",如果族里长辈收下了馍,就表明愿意长期走动,成了正式亲戚,若没有收,则预示谢绝,以后就不必在春节、忙罢时节正式蒸馍去拜望了。"馍"代表着庄户人的真诚祝福,也变成了质朴的无声互动交流语言。
    早晌活下地,人们便换上新衣裳,背上"包包馍"就去看忙罢了,见面递上礼品,主家就开始忙活丰盛的午饭,酒碟子是传统美食,再配上几个农家凉菜,主食或捏角、或扯面、或麻食。男人们坐在树荫下,摇着扇子,喝着香茶,交流农事经验,难得消遣休闲。
     一些较大的村舍,在忙罢时节固定一天做为本村的"忙罢会",把客人邀约在一天见面招待,平常安静的村落突然间变得极度繁华起来。条件好的请来剧团演大戏助兴,各种吃食小贩纷纷涌来摆在巷道两边,卖衣服布料的、卖日杂用品的、卖农耕用具的呐喊着叫卖推介。新女婿、新媳妇围聚在一块,打闹嬉戏,把"忙罢会"变成了"赛女婿、赛新媳妇盛会",好一番热闹。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在用新的交往问候方式逐渐淡化着"看忙罢"这一风俗。我就担心,若干年后,还能吃上大块的农家"包包馍",还会再有村里的"忙罢盛会"吗。


送端午


 端午节前夕,正是渭北一带庄户人家夏收、夏种、夏管最繁忙的季节。这时夏粮收获已进入晾晒入库尾声,秋季作物也开始下种经管。人们在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开始憧憬期盼着秋季的满满收成,家家囤满粮丰,户户喜气盈门,人人笑逐颜开。屋里人开始捏花馍、炸油糕、编粽子,相互间带上礼物走亲访友,享受着收获后的甜蜜和幸福。大家把这一民俗称作"送端午",给新出稼女子送端午的习俗更为有趣隆重。
     一年来有出稼女子的人家,提前几天就准备着送"端午"的各种物料。先去河坡割艾蒿、掰棕叶,再借空赶集买回竹帘子和凉席、蚊帐等夏季用品。请来心灵手巧的邻家妇女开始捏弄出"小魚魚、小兔子、小猪头、小鸡娃……"等造型各异、妙趣横生、喻意吉祥的花馍馍。老少齐动手在编棕子、炸油糕的同时,还要将新买的竹帘子、凉席四周边用布包好缝接起来,竹帘子中间拿两条宽约两寸的布子有规则地窜起连接,配上金黄色的竹帘钩,显得更加结实美观。娶了新媳妇的人家也要打扫院落、割肉买菜、置办烟酒,蒸白馍、炸茶果,准备迎候亲戚到来。
     送"端午"那天,女方家的亲戚邻里提早赶来,将准备好的小花馍、棕子、油糕数齐六十或八十的吉祥数字,分层装在食盒中,竹帘子、凉席、蚊帐也用红绳子轧捆齐整。生产队的胶轮马车停在门口,年长的爷、婆等老人提早就上车落坐,所有礼品装车后,大伙换上压箱底的新衣裳,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俗话说,"女们家见到娘家的狗,都要亲一口",新媳妇知道娘家人来,很早就拉上女婿迎候在村口,到家坐定后,男方家很热情地递烟敬茶,摆上瓜果茶果招呼品尝,互相交流收成多少和农事经验,客套地询问女子生活情况。正午过后就要入席就餐,据经济水平而异,要选择"六尊子"、"十碗席"、"三八席"等各档次的席面,无论选择那个层次,都要分开茶席、酒席、饭席热情招待,显示主家真诚。
    饭后,娘家人要将拿来的竹帘子很郑重地挂在新房门框上,床上悬挂起蚊帐,铺上凉席。开始继续拉拉家常,叮嘱女儿如何孝敬老人,如何做贤惠媳妇等等,待到半后晌时,也就该套车返程了……
   多年来,给新媳妇"送端午"这一习俗一直都延续着,娘家人给女儿送来了消暑用品和美味吃食,更送来了深深的祝福和满满的爱。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