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曙明:荆州古城
2016-05-19 | 作者:许曙明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荆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群雄逐鹿之域。三国时期,魏、蜀、吴围绕荆州展开过激烈的争夺,可谓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三方的兴起、鼎足及衰落,都和荆州有关。

 荆州古迹甚多,不可一一而足。走访荆州,印象最深的当属古城墙和关帝庙。而这两处都和关羽有密切关联。

 荆州古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1.28公里,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墙,也是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三国时,关羽镇守荆州十余年,在此筑城;现在保存的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

 站在古城墙上,眺望那宏伟而又雄壮,完整而又坚固,系统而又完善的城门、城墙、城楼,倍感历史之沧桑,岁月之悠悠,时光之无情。想到关羽就是在这一带冲锋陷阵,驰骋沙场,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不禁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充满了敬畏。

 关帝庙位于古城老南门内,原为三国时期关羽镇守荆州时的官邸故基。关羽在这里厉兵秣马,运筹帷幄,总督荆襄九郡十年有余。荆州关帝庙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其前建后毁、前毁后建的历史,就是一部荆州的政治军事文化史。

 现在的关帝庙是1987年在原遗址上复建的,有仪门、正殿、三义殿、陈列楼等仿古建筑。飞檐走壁、雕梁画栋。 有乾隆、雍正、同治等清朝皇帝赞誉关羽的御匾。乾隆的是“泽安南纪”、雍正的是“乾坤正气”、同治的是“威震华夏”。据说,满族人特别崇拜关羽,以关羽为保护神。

 在旅行中国的过程中,我多次见过清朝皇帝的御笔。感到清家的皇帝,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康熙,风流倜傥的乾隆、励精图治的雍正,还是政绩平平的光绪,甚至丢了江山的宣统,书法都非常好。他们是异族,入关前对汉族文化知之甚少,学起来有很大难度。但他们入关后潜心学习汉文化,深刻了解汉族的历史沿革,把握其脉搏,掌握其精髓。统治中国近300年,其刻苦学习精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院内的关羽塑像,威风凛凛,气势如虹。目视前方,神如闪电。头冠站帽,身披重铠,手持青龙偃月刀。长髯飘拂,面色凝重,真乃大丈夫也。

 再没有比关羽更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推崇的军人了。他生前只是个侯,宋朝时被追封为王,明朝晋为帝,清朝为武圣人, 民国成为关圣大帝。统治者标榜他的“忠”,老百姓敬仰他的“义”,军人钦佩他的“勇”,对手感念他的“仁”。

 我在荆州关帝庙看见了关羽研究会名誉会长徐红恩先生经过多年努力,广阅古籍、多方探寻所得的关羽辞别曹操时留书的《辞操行》:“窃以日在天之上,心在人之内。日在天之上,普照万方;心在人之内,以表丹诚。某昔受降之日有言曰,主亡则辅,主存则归。新受曹公之宠顾,久蒙刘主之恩光。丞相新恩,刘主旧义;恩有所报,义无所断。今主之托,某以知望形立相觅迹求功。刺颜良于白马,诛文丑于南坡。丞相厚恩,满有所报。每留所赐之物尽在府库封缄。伏望台慈俯垂鉴照。”

 活了五十多岁,第一次见关羽撰写的文稿。看得我目瞪口呆、心潮澎湃。难怪徐红恩先生自己都激动得念不下去。关羽是中华民族忠、义、仁、勇的典型,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楷模。忠心鉴日,义薄云天,仁感苍穹,勇震山河。今日见《辞操行》,方知他还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我小时候看《三国》,对关羽“义释曹操”不甚理解。今见《辞操行》,恍然大悟。方知关羽之义,不单是对兄长刘备,他对有知遇之恩的曹操,也是一样。像关羽这样的义士,生死关头不放曹操才怪呢。

 忠、义,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历史如何发展,价值观如何演变,“忠”、“义”二字应该永远光昭日月。想想某些人,领导居庙堂时,附炎趋势,极尽奉承之能事;上司一旦失势,立即冷若冰霜,判若两人。在领导身上捞足了好处,口头言谢,心不感恩。一次欲望得不到满足,即刻反目成仇,怀恨在心。有何忠、义可言?还有些人,在岗时既不爱岗,又不敬业,离职时却席卷财物,损毁资料,盗取数据。这些行为能和关羽“每留所赐之物尽在府库封缄”。“所收者唯赤兔马耳”,因“有此宝马,一日可见吾兄”相比吗?


                                                            [责任编辑:云鹤]


许曙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成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发表各类文学作品700余篇,总计逾百万字。获得过“黄河文学奖”、“中国金融报告文学奖”、“金城文艺奖”等各种文学、文化奖70余次。出版过作品集《走向蔚蓝》、《走过高原》、《走近平和》、《走进山水》、《走遍天涯》、《诗与远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