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稳:中国有个白鹿原(散文)
2016-04-29 | 作者:白玉稳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若干年前,我第一次从焦岱的黑沟爬上塬塄,眼前就一片开阔,六月麦稍黄,遍地是金色,场面壮观,极具视角冲击。有人告诉我,这就是:白鹿塬!

当年的白鹿仅仅是白鹿塬人的白鹿塬,是不被外人所孰知的。一条鲸鱼沟,将塬分为两半,南塬起伏有度,北塬坦荡如砥。生活在白鹿塬上的人,生计艰难,几乎没自豪可言,唯一的壮语就是,你们河道发大水,淹完了,我们白鹿塬上的人,可以坐在塬塄儿洗脚!虽为戏语,说明一个事实,就是白鹿塬海拔高,吃水很艰难,但夏季凉爽,是避暑圣地。

那一年,教育上转学段,焦岱没有高三,我只好和一部分同学上了塬,到孟村去求学。也就是那一年,离家远,来回不方便,每逢周末,就一个人到处转,就知道了塬上的许多地名,也知道了原上的许多掌故,我开始真正的走进白鹿塬,爱上白鹿塬。

你得承认,塬上的土很厚,会长庄稼。曾经我的一位地理老师,在课堂上自豪地讲:这是我祖先给我们留下最好的土地,使我们衣食无忧。老师的村子在安村镇代寨,土质肥沃,两铁掀厚的土层下,是一个坚硬的地壳,能留住水分,也能留住肥料,故而小麦长势好、产量高,川道的亩产丰收年才几百斤,这里就过千了。

你还得承认,塬上的人有文化。塬上的人,将喝水叫“喝汤”,这就是老有文化的表象。我们古代是将喝水叫“喝汤”,但是我相信华夏绝大多数都不再这样说了,塬上人还坚持到了今天,你说,塬上人“二儿不”!有一次到了我同学家,晚上了,我饥肠辘辘,就是想吃点东西,可是同学的母亲问我:你晚上喝汤不!我赶紧说:不喝!结果那天晚上主人家就没开伙,我也就饿了整整一夜,痛苦难耐,又不好意思问人家要吃的东西。后来我才明白,塬上人将吃晚饭叫做喝汤,没文化的我,只能饿肚子,受罪也是活该!

要说,白鹿塬还真是我的福地。在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虽然成绩不太理想,还是最后完成了由农村户口到商品粮户口的转变,别小看这个变化,这可是那个时代,多少年轻人的梦想。白鹿塬的孟村让我脱胎换骨,成了“国家的人”,所以,我得感谢白鹿塬,多少年后,我都给人起白鹿塬的故事,也会热泪涟涟。在我的心里,这个不是十分广大的土塬,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在我的记忆里,塬是必须有土字旁的,好像高塬大多是风刮来的土,在一个地方沉积下来,才能形成塬。白鹿塬的土是黄色的,应该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可是,因为陈忠实老先生的《白鹿原》,不但使白鹿塬家喻户晓,也使白鹿塬成了“白鹿原”!现在你上网搜索,那个带土的“塬”绝对让位了,好多到民俗村参观的文化人问我:老白,白鹿原到底是那个“原(塬)”?我苦笑到:我真不知道!你还是听陈老先生的吧!不是有一句话,叫“英雄创造历史”吗,就这样叫吧!

因为一部《白鹿原》,让古老的土塬焕发了青春;因为陈忠实,让原本老老实实的白鹿原人,内心开始骚动,不再安于现状。二十多年来,白鹿原像一个村姑,走下了原,进了城,闪靓于天下,成了高贵的王妃。可以说,全中国的文化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白鹿原的。近几年,白鹿原热闹的很,白鹿原人也开始风光无限。

一部电影《白鹿原》,人们加深了对于古原的印象;一部电视剧《白鹿原》,将会让白鹿原大红大紫。位于将军的影视城,“五一”期间,开始纳客,着实会让白鹿原再一次走进大家的目光里。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几乎浓缩了白鹿原所有的生活元素,走进这里,游荡一圈儿,你就会知道白鹿原人为什么会这么骄傲,你会感叹:白鹿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到过袁家村、马嵬驿、茯茶镇、和仙坊的人,应该知道那里有什么,在经营着什么!不要说民俗村的规模有多大,不要说民俗村的村舍有多美,不要说民俗村的美食有多香,就是那个坡上坡下的落差,就是那个空气负离子的含量,就是那个白鹿原厚重的文化,就会使你心灵震撼,味蕾发绽,驻足不前,流连忘返。

一个人有了文化,就是有了品位;一个地方有了文化,就是有了内涵。你说这个白鹿奔跑的地方,飘扬着关学“四吕”的旗帜,滋养着“牛才子”一般的人,还能不被人惦记吗?更何况灞水绕原生金,蓝山屏障蕴玉,王维对门高歌,文姬隔帘和声,使这里成了极赋人文特色的休闲圣地。

品完美食,在休闲广场要一壶茶,听一段蓝田人的山歌酒韵,那粗狂的发声,就会震酥你的骨头,麻醉你的神经,使你不再斯文,会击节而起,舞之蹈之!疯狂而不说疯话,只想大声喊:

这里不是世外桃源,这里就是白鹿原!

世上只有一部《白鹿原》,它就诞生在陕西蓝田的秦岭山下!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