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2-02-27 | 作者:王琨涵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摘要: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立足年度任务、着眼长远目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极具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细化部署,再次释放出中央重农强农富农的强烈信号。在乡村振兴战略执行过程中,资金保障问题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开展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农村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政治领域,随着扫黑除恶、从严治党等活动的深入推进,我国的乡村政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文化建设领域,乡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在社会建设领域,农民的幸福感也在逐年提升。但在经济建设领域,由于中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体制,城乡发展差距逐年扩大,推动城乡公共基本服务均等化仍存在较大困难;在生态文明领域,虽然农村环境治理水平有所进步,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较大的不足。由此可见,当前中国乡村振兴各方面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振兴各方面建设需要大量且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尤其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需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改变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方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绿色金融是指为环境保护、绿色建设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服务,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乡村居民3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农村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绿色金融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乡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绿色金融需求主体需求不足等问题,绿色金融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绿色金融需求主体需求不足

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乡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程度达大学以上的仅占1.4%,

直接导致了乡村居民环保意识较弱的问题其对绿色金融产品不会给予过多关注。乡村土地分散,多数以家庭单位运作,农业生产缺乏规模性、专业性和合

作性,并且与外出务工相比,农业生产的收益率较低,乡村居民对土地耕作缺乏热情,耕作方式通常较为粗放,导致农业生产很难产生较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二)绿色金融征信与监管成本较高

当前,中国金融机构征信信息收集渠道主要来自环保部门,虽然此种征信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采集到的信息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位于乡村的高污染企业通常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的重要角色,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保部门在当地进行信息采集时会受到一定的掣肘,因而通过环保部门渠道采集的信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性。所以绿色金融征信信息的采集需要金融机构的自行评估但是乡村地域广阔,乡镇企业分布零散,工作环境也更为复杂,加之乡镇企业的监管过程中也需要设置监控设备,配备专业监管人员,较高的征信和监管成本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来说难以承受。

(三)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与创新不足

绿色金融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欧美出现,并且其发展中不断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与国外相比,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2015年才是绿色金融发展元年。发展绿色金融需要集金融、环保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没有相关专业,在绿色金融人才储备方面相对不足。面对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需求绿色金融的多种情况,绿色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不能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农村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政府、金融机构和乡村居民都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力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稳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目标的实现。

)政府层面

一是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发挥好引导作用。中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薄弱,尤其在农村绿色金融方面,面临着收益率低、收益周期长等与金融

机构的利润最大化主旨相矛盾的问题,政府必须要给予农村绿色金融一定的财政补贴。在补贴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农村绿色金融向乡村最急需的领域。通过政府的模范带头作用吸引广泛多元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绿色金融,为乡村振兴的各项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对乡村的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员配备。在绿色信贷制度的推行过程中,监管是关键环节,但是面对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与专业人员配备需要的大量资金,薄弱的地方性机构无力承担,因此只能依靠政府。一方面,政府可以为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地方环保部门对乡村环保的监管提供了便利。

三是大力培养绿色金融相关人才。农村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门需要未雨绸缪,在大学建立相关专业,培养绿色金融发展和服务的专门人才,丰富绿色金融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人才又是创新的根本,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可以强有力地提升绿色金融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绿色金融产品不足的问题。

)金融机构层面

一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022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金融机构可以在开展党史教育等党建活动时,积极吸纳我党在创业过程中的艰苦奋斗与群众精神,思群众之所思、想群众之所想,将党建活动中吸纳的先进思想巧妙融入工作过程中,聚焦主业提升担当,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价值,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服务重大项目、小微企业,满足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增强自身社会担当,履行社会责任。

是根据自身特点提供具有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保险公司等,此外还有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因实力和自身定位的不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提供不同类别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乡村振兴建设。

作为陕西省内营业网点数量和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农银行)始终秉承“诚信至上,服务城乡”的宗旨与初心,认真树牢“绿色金融做发展”的理念,坚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积极统筹城乡服务“三农”、服务绿色金融,坚持“广”覆盖、“新突破”、“准”扶贫,用“秦农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秦农银行将普惠金融的良好基础与绿色金融创新元素融合起来,大力支持农村新主体、新业态发展。(1)挖掘实体经济中绿色项目、上下游潜能,用好用活绿色金融债牌照,制定绿色金融差别化信贷政策,积极拓展“秦绿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果蔬打包贷款等特色涉农业务,加大对陕西重点民生用品生产企业爱菊集团、优质省市涉农企业格润牧业、正能农牧等的授信支持,以银团贷款形式对接重点涉农企业及农业生产保障供给项目。(2)探索服务小微企业、消费者、农业绿色化的产品和模式,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布局,推出“石榴贷”“猕猴桃冷库贷”“甜瓜贷”等陕西特色金融产品。(3)利用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和网贷系统上线契机,实现“户户有评级、户户有授信、户户能贷款”的目标,主动对接区县、乡镇(街道)、村组(社区),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系列举措,形成合力,打造了“陕西省乡村振兴实施进程中有金融需求先想秦农银行,西安市乡村振兴实施进程中有金融需求就找秦农”的品牌,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的主流银行”这一战略目标。

是金融机构可与环保部门建立信息双向反馈机制。面对绿色信贷征信困难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除了依靠政府帮助外,自身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农村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评估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而环保部门的征信信息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二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信息双向反馈机制,一方面金融机构提供实时信息反馈到环保部门,弥补环保部门征信滞后性的缺点,另一方面环保部门接收到实时信息后更新自身拥有的信息,再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信息,二者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减少征信过程的成本,提高效率。

乡村居民层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乡村居民服务,但是又依靠乡村居民,失去了村民的支持与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终是无源之水;而离开了乡村居民的支持,农村绿色金融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成了无稽之谈。乡村居民应大力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到乡村生态环境与自身密集相关,主动参与到维护乡村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第,可以为农村绿色金融机构提供存款,增加农村绿色金融机构的实力;第二,也可以为乡村高污染企业制造压力,形成对高污染企业的挤压效应,也为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减少成本;第三,也使乡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增加绿色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

【作者简介】

王琨涵,陕西金融作家协会会员,职于陕西秦农银行。


[责任编辑 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