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代风韵的思古幽情(代序)
2016-08-11 | 作者:杨军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透过现代风韵的思古幽情(代序)

              ----何炜“新人文博古画”的天人合一精神

 自从2013年大秦美术馆举办《秦汉遗韵--何炜秦汉砖瓦拓片书画作品展》后,似乎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新人文博古画”,这一艺术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艺术与文博界的共同关注。

 何炜在生活中不断吸取艺术的营养,在博古这个古老的绘画艺术道路上执着的追求,推陈出新,发扬广大。他的博古画,在色彩运用上清雅有加,端庄且不失大气,具有历史的沉稳厚实,画面逼真而传神。他的画作,充分展示了其个人文化修养和知识积累,把审美情趣和个性色彩需求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之中,表达了博古画的真缔。


 中国画曾受到了老庄思想深远的影响,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正是老庄所追求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也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何炜的“新人文博古画”,正是对“天人合一”神韵的传承,“天人合一”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由老庄思想发展而来,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何炜深悟其道理。正是因为老庄思想的经久不衰才造就了中国画的千年长青。何炜的作品将这一思想演绎得淋漓尽致,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虚空中传动荡,神明里透幽深,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皆是何炜三十多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写照。

 



难能可贵的是,何炜作品创造性的在博古画中,融入了新人文主义思想,将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极致,独创了“新人文博古画”。汉张衡《西京赋》中“雅好博古”即指博通古代器物,北宋赵佶曾嘱撰《宣和博古图》二十卷,后来凡对印拓或仿摹钟鼎等古器物的画都称为“博古画”。作为新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中世纪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批判的继承,更多的强调当代创新的现实意义。何炜画作完整的突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有别于近当代传统博古画,所以,被冠以“新人文博古画”,恰如其分。


 古代的“博古图”寓意学问博大,图案多为古器物,如古瓶、古铜器、书画、琴棋,再配加一些吉祥图案,居官及文人雅士多以其装饰庭堂或作送礼之用。属于花鸟画科的写意或工笔画种,期间还夹杂界画的一些笔法。博古是杂画的一种,北宋大观宋徽宗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人因此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叫做“博古图”,有时以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


 何炜的“新人文博古画”,是对中国画的变革创新,其根基是源于中国画的传统精神,是在中国画传统基础上的变革,他借古以开今,骨法用笔一波三折,富有弹性和韧性的线条,作品同时注重意象、兴象精神的高扬,注重书写性,呈现随机而生、自然天成,没有拘谨刻意、矫揉造作的笔墨制作,他的作品形成鲜明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特色鲜明,自我独创,较好的凸显了个人艺术特色。


 何炜的这本《秦汉遗韵》中所收录的“新人文博古画”,其又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的画作都是在秦砖汉瓦拓片上,通过拓片来展示和传播,这是对“博古画”载体创新的又一种有益尝试。秦砖汉瓦作为中国秦、汉盛世鲜明的文化符号和重要代表,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唐宋时期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开始收藏砖瓦拓片,至明清及近代,更是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和青睐。把“新人文博古画”作在秦砖汉瓦拓片上,更是将秦汉瓦当上的“天人合一”思想,用传统的博古画,以新人文主义理念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当天地人文融透在历史的沙漏时,当风花雪月深藏在绘画的卷帘里。一挥千万年的风沙,如时光的旋涡,如历史的暗涌,珍存的是古代智慧与现代人文的盛世繁华,封印的是人类绚烂千秋万世的文明与对话。

 我们有理由相信,何炜的“新人文博古画”将在绘画艺术殿堂,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为中国画坛增添新的亮色。丙申猴年相月

 {责任编辑: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