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民:麦收拾趣(外一篇)
2016-05-23 | 作者:张会民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这几天在路上向远处眺望,一望无际的小麦开始泛黄,眼瞅着就要搭镰收割了。看到这些,想起过去收麦时节成个月不分昼夜的艰辛劳作,我还是熬煎麦收该咋办,便给老家打电话询问,老家的人笑着讲,现在都是现代化联合收割机器,整个村子的小麦不到两天就能搞定,大家骑着电动车到地头凉树底下蹴上个把小时就到了忙罢。听了他轻松自在的回答,又勾起了责任制后一些有趣的麦收记忆。

离麦收还有月余,除了整理添置杈把、扫帚,磨镰、接绳,买菜、蒸馍等必要农具吃食准备外,第一项工作就是"割场"。先将牲畜套好,拉上压了重物的铁耙,转圈将场土耙开并将土圪塔整治细碎就等着下雨。下雨后借湿铺垫上麦草,用碌碡反复碾压直至场地平整,扫去麦秸后就算"割场"这一夏收准备活动结束。在这里迎接完豌豆、菜仔、大麦等早熟作物的碾压、晾晒入库,小麦就等着收割了。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看到麦子逐渐变黄,每早都要巡视一圈确定收割日期。割麦最挣人的就是"钻麦项子",一般都由速度最快的劳力占七、八埇快速向前收割,其余人随后追赶,并将收好的麦子按顺序堆放齐整。"麦黄糜黄,秀女下床",在收获季节,没什么男女贵贱之分,能割的割,不会割的在后面摞份子、捡拾麦穗,家中老人做好馍、菜、米汤等"半晌子饭"送到地头,离老远就喊叫招呼:大家歇一歇,赶紧过来吃饭咧。

劳力多的家庭一般女的割麦,男的就用架子车往场里运。装车需要层层整齐压茬,并用绳子捆绑结实。捆绑时,麦车上的人指挥大家用劲,边提绳边喊"鼓劲……起……",车下边的人拉住绳头也一齐使劲"嗯……",一"起"一"嗯",麦秸才被捆绑结实。装车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倒车,"一倒车三满车",相互埋怨之间经常能见到两口子打锤闹事、嬉笑骂仗的场面,不过这种闹腾拖不了半个时辰,又团结起来齐心干活了。

麦子运进场后就要借晴好天气晾晒碾打。一般天还未亮就用杈将麦秸辅展开,反复搅翻,并笼起,等待通风和暴晒。"杈头里带火",这样的活计在中午碾压前要重复几遍,直到晒干晾透才套牲畜拉着碌碡开始碾压。几头牲口有序连接绕圈,人站在中间用绳子拽着指挥,一遍过后,翻过去再碾,绝大部分麦粒脱落后,就开始将浮在麦上的秸秆挑起运走,这一过程称"起场"。然后用撒杈将一些零星麦秸挑起,剩下麦穗粒,大伙使用刮板扫帚归拢到一堆,就等待借风扬场了。

扬场是把式活,需一定技巧,使用专用木掀,据风向和风力用劲,扬起后吹走麦翼,麦粒上堆,边扬还要边扫去落下的麦翼,称作"略麦翼子"。除了戴个草帽外,扬场者扣个大黑墨镜,借空指挥剩余人的活计,很有么有样,显示着农活把式的威力。诸如"分开掀"、"提巷子"等等扬场活计完毕,麦粒和麦翼就彻底分离,只剩下装麦运回这一感受丰收的喜庆程序。大家齐动手,小娃逮着张开的口袋沿,大人用搓斗、簸箕尽情向口袋灌装,小伙子们掂起一百多斤的麦庄子健步如飞,相互帮助着运到家里。收获的小麦需要在场里暴晒两天就基本干透,用牙咬时就会发出"咯蹦咯蹦"的声响,再一次扬净后就装囤入库了。最后一项活就是"姿秸"。

所谓"姿秸",就是将几次碾压后的麦秸全部摊到场上再次碾压,然后大家协力动手对秸草进行"艺术式"的堆积,形成麦草垛,达到长期存放、防止水侵、积粮囤草之目的。这天亲戚邻里都来帮忙,主家也要准备酒莱,包油糕、炸油条,啤酒饮料尽情供应,热情招待。大家轻松愉快地议论着收成,探究着经验和种地招数。随着草垛顶上的最后一杈麦秸拍打完结,农家人就进入忙罢了。

这种原始的麦收方式和过程沿用了好多年,夏收前后就得成个月时间,庄户人家累并快乐着。随着割倒机、脱离机、联合收割机的逐步使用,人们的夏收时间在缩短,劳动强度在降低。如同算盘对于计算器一样,麦收的各种工具和程序已经成为回忆。科技迅速改变着劳动生活,现在一两天就能结束麦收,随着科技再进步,时间还再能短吗?

吆车


最早对于能称得上现代运输工具的直观印象记忆,就是生产队的胶轮大马车。七十年代初期,铁轱辘大车和胶轮大车共同存在使用,铁轱辘车由几头牛牵引,慢腾腾地延续着多少年来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悠悠岁月。胶轮大车的基本构造和铁轱辘车差异不大,但车架和车箱比铁轱辘车稍长稍宽,而且车轴和轮圈变成了钢铁,并且采用现代技术铸造生产,最先进的地方就是使用了充气的胶质轮胎,减少了与路面的摩擦力,提高了运输效率。要说工业文明对农耕时期运输工具的变革和进步,胶轮车的使用,应该具有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式的重大意义。

生产队时期的胶轮马车是集体的宝贝和门面,能栓起一辆车,也是集体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那怕社员饿着肚子,也要竭尽全力装扮出一辆结实美观的大车来。 胶轮大车由枣红高头大马驾辕,三斗滚膘肥圆的骡子作梢,牲畜耳跟部都配有红樱、铃铛装饰,之间接连齐整,俨然一副流动的骏马图。吆马车的戴着黑墨镜,手持长鞭子,威风神气地赶着大车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偶尔还能出趟远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享受沿途自然风景,享受人吆、马撕、蹄响的驾驭征服感觉。

会吆车的人,利落倒窍,必定是干庄稼活的把式。"提耧撒种擩麦秸,吆车能打回头鞭,扬场会使左右锨。"各类活计都难不住手,特别是"吆车回头鞭,车子转圈圈,"能称得上一绝。要成为吆车的把式,需从喂养训练牲畜开始。胶轮车上套的牲口,都是在生产队里的所有牲口中精心挑选的,或者花大价钱从市场上买来。吆车把式必须先将这些高脚子牲口规治顺,"一物降一物",往往几鞭子抽下去,再难务弄的牲口在吆车人的训斥声中,能自觉地走入车辕中,把套夯、搭背、肚带、坐坡等整理停当,主心骨驾辕骡子就算套好。再将前面的三头骡子按次序排列,套上套夯,相互之间连接起来,戴上红樱铃铛等装饰,随着吆车人手中的清脆的一声响鞭,头颅高扬、精神抖擞的四头骡子在铃声和蹄声中拉动大车徐徐前行。这时候的吆车人不停地抡举起长鞭在空中舞动,特制的鞭梢很神奇地发出"啪啪"的响声,这种响声在不同的牲畜头部位置出现,却不直接打在牲畜身上,好象传导着吆车人的意念和命令,伴随着"驾、稍、喔"等不同的口令发出,有节奏行进的马车更显得威风凛凛,引得路人驻足欣赏和羡慕。

那时候村里只要有大型的活动,如娶媳妇、嫁女子、缴公粮、欢送参军等等,骡子车都要提早安排准备。吆车人也要和饲养员反复叮嘱交待,夜里加些硬料喂足喂饱。套车前用扫帚或刷子将牲畜身上的毛刷拭干净,车箱和轮胎也仔细清理,吆车人换上新鞋新衣裳,很隆重地吆着车来到众人中间,手持绑着红绸缎布条的鞭子,招呼大家上车坐就,絮絮叨叨叮嘱路途安全,坐席吃饭也被大伙推为座上宾,那种洋洋自得的神态,和现在迎送外国元首的国宾车司机差不了多少。

吆车把式特别爱惜车辆和牲口。胶轮车不用时,很端正地停放在专用的车棚中,一有空就手脚不停地捏揣整理缰绳家什、检查刹车连接、加注润滑机油。对于使用的牲口更是爱护有加,舍不得让别人随便使用,饮牲口时都要吹掉漂浮在清水上的杂物。平时的细心呵护,自然地形成了人、车、畜的浑然一体和三方合一。

同是吆车人,水平技能有高有低,称得上方圆有名望的把式,必然有独到的决窍。平常吆车体现不出,上下坡或者陷入泥潭时,才检验吆车人的本事。小时候见骡子车从麦地拉麦,装满整车的麦草象一坐小山,临出地时一个轱辘陷入水渠中,吆车的小伙任凭使尽浑身解数,就是吆不出来,只得请老把式出山。老把式到车跟前后来回观察了几圈,接过长鞭,用身子扛住驾辕骡子,手扶住车辕,在空中打了几个响鞭,在声撕力竭的吼声中,四头骡子的缰绳一瞬间同时绷直,大车被缓缓地拉出了泥潭。

长大后我特地拜见过这位吆车把式,他讲了好多吆车的辛酸有趣故事,其中有段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他说:吆车的关键,就是要摸透牲口的习性。牲口是通人性的,人把牲口当事爱护,牲口自然会配合回报。其实几头牲口在拉车时的位置安排,就和单位上的领导班子分工差不多,驾辕骡子就象一把手,把握方向,掌握速度,在关键时候要拉得动车。前面的三头梢骡子就象几位副职,相互有绳子连系着,各自要自觉地把缰绳拽展,不能偷懒,不能乱使劲,更不能互相挑逗使绊。只有前后都齐心用力,大车才能平稳向前。我问吆车把式:把吆车的能比方成啥?他很得意自豪地回答:吆车的就是这个单位的上级领导嘛,经常举着鞭子抽打训教、提神鼓劲,眼盯着大家按规矩把单位的事务弄好就行咧。

胶轮大车和吆车把式近些年已很少见到了。偶然机会在一农耕民俗博览园遇到,围在边上品头论足了半天,越看越觉得吆车把式讲给我的那些话,蕴含的道理越来越深刻。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