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舟:初访文坛大家杨争光
作者:赵晓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 时间:2017-02-17 11:08


赵晓舟

吃罢乾州豆腐脑,天色已晚,不知何时,月亮已悄悄爬上了树梢,闪着银色的清辉,静静地向大地张望,光晕里含着期许,似乎在说,朋友您好?我站在小饭馆门口,全然感觉不到冬月的寒冷,心里只想着还又一件事没有做,那就是和大文豪杨争光先生合影留念。于是,我提议返回杨先生在乾县的住所照相,时间把这次拜访尾声定格在201612621:44分。


杨争光,陕西乾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深圳市文联专业作家,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影视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由他担任编剧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担任总策划的战争题材作品《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均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小说代表作有《黑风景》《老旦是一棵树》《从两个蛋开始》《少年张冲六章》《驴队来到奉先畤》等。书法集有《杨争光文墨》。以上成就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也让我对其本人仰慕有加,热捧多时。遗憾的是,一直以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甚有缺憾。幸得陕西金融作协主席杨军此次引荐,方了却我一桩心愿。


我是一个处女座的男人,按星相学的观点,凡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但太过要求完美,对人宽容不够、缺乏耐心。需要补充一点,那就是秉性嫉恶如仇,视善为友,不同道者不相为谋。从业以来,我一直在平凡中寻找美好,尽管这世界的美好中也悬浮着尘嚣。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我始终在寻找人的完美,但不少看似完美的人其实只不过是四肢健全的躯壳,其精神的苍白和心灵的暗淡直让我摇头。在文学的殿堂里,我不懈的在寻找思想的神圣,但不少文章、文品、文人却让我嗅到了其中的铜臭,看出了其中的虚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虽无法抗拒,也不随波逐流。正是我的个性,决定了我对杨争光先生的欣赏和崇敬。

先生是一位集编剧、作家、书法家为一身的大文豪,这从《杨争光文集》、小说、影视作品及《杨争光文墨》中都能找到佐证。沉浸于他的作品中,品读其独具个性的书香文字,体味其语言的无穷魅力,感受其大家风范,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哲学的海洋,领悟到诸多别具一格的见解。


此次拜访先生是从他的书法作品开始的。我说:“近年来您被媒体报道过很多次,多集中在您的成就上。您主要是从事小说创作和编剧的,但去年看到您出版了一本《杨争光文墨》,不知您何时喜欢上了书法?”先生说:“我小时候就喜欢写,不过是断断续续。正儿八经习字是在2000年以后。我很喜欢“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文征明,临帖主要是这一路,碑帖临的少,字帖多些。我不是每天写,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不喜欢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像一个闹钟。在读书写作之余写字,是一种休息。其实每次写字还要下决心,因为写之前要伺候笔墨,之后还要洗笔,挺麻烦的一件事。近几年我写字多,是因为身体原因,没法看书、看电视。写字就成了一个管理自己的方式,同时能把自己管起来,对休养身体有好处,没想到后来还出了一本书。”


我问他:“您对当下一些著名作家的书法怎么看?”先生说:“要看怎么定位文人字,有文化的人写的字就是文人字。中国过去的字都可以说是文人字,随便拿出来一个书法家,哪个不是文人?可能今天这样说是要和专业书法家区分。我觉得字的传承更多在于文艺,历来字以文传的多,文以字传的少。今天很多专业书法家其实自己不会写文章,都是写人家的东西。希望今天即使书法成为独立艺术门类,还是期待有更多人可以文书皆备。另外一些作家所谓文人字写得好,那都是有功底的,都说鲁迅毛笔字写得好,他在绍兴会馆抄了多少碑。要把毛笔字写好,要兼学各家优长,多临帖、读帖。”


我问他“您怎么看待贾平凹、肖云儒、方英文等本省名家的书法作品”。先生回答“你要是知道这些大家用手写了多少作品,就知道他们的文字功底和书写功力有多深。他们的书法作品中有他们长年累月用手写作的功底,还有他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感悟。”


后来我又问:“您平时要练书法,还创作吗?”先生说:“2012年前后我编了文集,写了两个剧本,写了本小说,然后就得了‘抑郁症’。最近三年几乎没怎么写东西,因为一直在养病调养。以后写什么,有想法,但需要一些时间思考后再定。”


我问他“您有崇拜的偶像吗?”,他说:“我这个人是不太有偶像的人,但敬佩的作家很多,其中国外作家多一些,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卡夫卡、马尔克斯、海明威、契诃夫等。也会读大家推崇的中国当代优秀作家的作品,看他们在写什么。作家只有不同,很难说好坏。”


最后我说“近几十年来,中国书法有些变态,很多丑书不堪入目,糟蹋了中国优美的文字,对后世的影响极坏。我觉得您的书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文字美,故让孩子拜您为师习字,请能给予指点!”先生说“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书法是一项非常优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使人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还能陶冶人的心情,使我们在一个心平气和的环境里学习。学书法既没有一个万灵的秘方,也没有一套刻板的程式。这样说,是不是就没有规律可循呢?当然不是。古今书法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书法艺术珍品,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书法学习经验,其中摹帖与临帖是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具体情况要因人而异。故建议先照此练习。”说着,他取出一本的《杨争光文墨》,并签名赠与孩子。


初次拜访杨争光先生,前后约五个小时。期间,聆听先生的教诲,深感其坦诚耿直、博学多才,让我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返回的路上,回味着下午与先生交谈的情景,心里格外舒坦。车窗外,青灰色的天穹上,繁星不知疲倦的眨巴着眼睛。微风吹拂下,落叶铺满沿途。路上行人稀少,唯有树木悄悄地站着,如同排列有序的卫士。偶有一串串笑声从沿途农舍飘进我的心田,猜想着他们平平淡淡、和和美美的日子,甚感幸福温馨。看着人间这一切,我恍惚间便消失在这美妙的夜色之中。




【作者简介】赵晓舟,笔名校友,现任《中国金融文化》《丝路金融文学》杂志编委、《陕西中行人》电子期刊主编,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银行作家协会理事、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秦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创意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专业管理委员会理事、专家委员,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