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舟:苏州散记
作者:赵晓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 时间:2016-12-26 13:54

 题记:今年阳春时节,我有幸赴苏州学习,期间收获颇多,印象很深,每每回忆起来,总有不吐不快之感,今日得空,留下点滴文字,以示纪念。

虎丘寻觅

 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却来到了苏州并非我与李白作对,实属身不由己。动车早上抵达,会议下午报到,目的地就是姑苏城。为了不虚此行,一到驻地,便利用提前报道的空档时间开始了“寻花问柳”自助游。

 此游首选虎丘。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写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皆因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绝岩耸壑,气象万千,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我被其所诱惑,当然把虎丘作为出游首选。

 初春的虎丘,烟雨蒙蒙,万木葱茏,游人如织,红飞翠舞。从正门进入,沿途布满各类花卉,这里汇集了郁金、水仙、杜鹃、牡丹、一品红之精华,围绕“春”元素,紧扣“花俏江南,寻梦虎丘”这一主题,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给游客营造了一个步步有景、步移景异、浪漫写意的休闲游览空间,让人“读牡丹雍容华贵、品水仙淡然优雅、会杜鹃沉鱼落雁、看郁金艳压群芳”,别有一分春意上心头。

 虎丘,古称涌海山。从史籍记载来看,和虎丘最早发生关系的人物当推吴国的君王阖闾和夫差。在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大舞台上,阖闾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有励精图治、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也有富国强兵的谋略和手段,在楚人伍子胥的辅弼下,建造“阖闾大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吴国迅速强盛,为日后建立霸业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常年的穷兵黩武,消耗了大量的民力财力,也使阖闾较早地结束了帝王生涯。阖闾死后,其子夫差把他埋葬在虎丘山中。有趣的是,“葬经三日,金精上扬,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这一传说为虎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为虎丘这一名称提供了来历。

 尽管在虎丘曾演绎出吴王的悲壮故事;尽管春秋无义战;尽管有人来到虎丘也并非为了凭吊一代霸主的陵寝,然而阖闾当年南征北战,奠定苏州大城的宏伟气势,从来都是苏州人引以为荣的一段历史。

 我一路走一边用手机捕捉美景、一边寻觅昔时来此的印迹。除了虎丘塔、虎丘剑池还稍有些印象,以前来此的痕迹已荡然无存。曾闻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源于此,出于好奇,我仔细寻访,却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这不免让人有些扫兴。就在我神情郁闷游移不定时,从附近传来一曲《琵琶行》,其声韵一会委婉、凄切,一会激越、悠扬。“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不时映入脑海,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我循声张望,翠柳深处,亭台之上,一位身着桃红色古装旗袍的女士弹着琵琶,正悠然自得、陶醉其中。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唐伯虎要点的秋香吗?

 真是“春雨戏姑苏,花容醉虎丘独有秋香在不见唐伯虎。”到此一游,虽然走马观花,我觉得也值了。

枫桥遐想

 离开虎丘,我直奔寒山寺。记得唐代张继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诗《枫桥夜泊》,全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千古名诗,读来朗朗上口,回味起来意境深远,以至于我三十多年前在上海出差时曾因专程去了趟枫桥古镇的枫桥景区。其时古运河的水依旧在静静流淌,诗中的静物,江村桥和枫桥依旧跨立在河面对岸寒山古寺的夜半钟声依旧每晚准时敲响,不知有多少香客慕名而来,使寺内香火日益鼎盛。现在回味起来,是张继的这首诗成就了枫桥景区的繁华,也成就了古刹寒山寺的千古美名,这令人不禁发思古之幽情。

 此来寒山寺,我感慨颇多。记得那天下午雨过天晴,和风丽日,我久久徘徊在枫桥景区,口中反复吟诵着张继的《枫桥夜泊》,恍惚中,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那一千多年前诗中所描写的场景忽然浮现在眼前:深秋的傍晚,薄云当空,星稀月冷,一叶扁舟从京杭运河驶入港汊,停泊在姑苏城外。一位朝廷贬谪的诗人坐在船上郁郁寡欢。为度过寒冷秋夜,排遣那浓浓的愁绪,他自斟自酌借酒打发时光高悬的月亮,倒影在空旷平静的河面,更添万缕乡愁。后半夜,月亮隐去,岸边的槐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不时发出凄厉的啼叫,在寒冷和孤寂的黑夜中更增添了凄凉,令人彻夜难眠。河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与天幕上的星依旧在闪烁。江村桥和枫桥相对而立,无声无息的陪伴着这位苦闷的诗人。寂静中,对岸的寒山寺钟声突然响起,打破秋夜的沉寂。那悠扬的钟声随着水波越传越远,一阵阵激荡在诗人的耳边,诗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昨日万般遭遇种种起伏,如过眼云烟,都化作泡影。今晚虽然寒夜孤寂,但明晨的太阳很快就要升起。想到此,诗人气定神闲,脱口而出,从此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诗。

 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如此。同样一首诗,从不同视角解读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解读出诗人无眠的浓浓的愁绪,有人解读出诗人的凄凉窘迫,也有人解读出一份心里的惆怅落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更多的是喜欢从这短短的诗句里寻找,尽管这凄苦的美中也悬浮着尘埃,我依然被诗人的描写所感动。

 苏州之行,心仪的是想目睹一眼枫桥边上的京杭大运河。有着千年历史的苏州,自古就是一座与中国大运河同生共长的运河城因为有大运河,古城苏州才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大运河苏州段自春秋时开建,隋唐时基本定型以后虽多次重筑、修缮、疏浚,但运河的主道基本未变据说,时至今日,苏州近一半的货运量还是靠大运河的水路来承担。

 夕阳下,我走近大运河晚霞倒映在荡漾的水里,波光粼粼;映射在摇曳的柳枝上,光彩照人。我吸吮着河边新鲜的空气,闻着河岸长堤沿岸的花香,看着忙碌的货船来来往往,听着船笛不时长鸣,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如果说太湖给苏州带来了自然之水,使苏州满城遍布水网那么京杭大运河给苏州送来的则是文化之水,让苏州始终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文化重心。假如没有京杭大运河,苏州的存在便会大打折扣。苏州成为著名的黄金水道东方水城,京杭大运河是起着重要支撑和绝对构建的作用。相对于大运河来说,张继所描写的情景未免有点多愁善感。

 大运河没有黄河汹涌的波涛,没有长江奔腾的激流,有的只是它特有的清新与秀丽,它宛如一条玉带蜿蜒于华夏大地,它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不灭情思,历史的骨骼、历史的脉络、历史的兴衰沉浮都清晰的流露在它的字里行间。

城河泛舟

 苏州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原址上不曾变迁过的城市,千年的历史沿袭,让苏州有着一条现代城市极为少见的护城河。来苏州旅游,最浪漫之处莫过于夜游护城河。夜幕之下在护城河泛舟,两岸尽是霓虹灯、连线灯勾勒出来的亭台楼阁,水光交映,异彩缤纷,与苏州古城建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让苏州城的夜晚更有轮廓,也让低矮残破的城墙少了些许哀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哪盘门、古塔、古城墙,好似一位庄严肃穆、巍然屹立的大将军,在霓虹灯下诉说苏州2500余年的厚重历史,使人尽享千年古城的柔美和精致。短短数十里城河,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和民间传闻,风趣幽默,京杭运河注入了人文活力

 护城河上,有一条集休闲、健身、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健身步道从资料上看,步道全程15.5公里,以“亲水、舒适、可达、安全”为目标,以竹辉桥、葑门桥、相门桥、娄门桥、齐门桥、惠济桥、南园桥、蟠龙桥、新市桥、姑胥桥、景德桥等11座跨河桥梁为节点融入“东吴书香城墙往事平齐水韵城南故道水陆遗挥、古韵今风6个主题,组成了一条具苏州历史文化特色的徒步线路。携侣漫步于这条道上,通过环城河环古城一周绝对是游览苏州古城的最好方式。这么好的机会我当然要去体验一番,同时给同来参会的朋友探一探路。

 泛舟护城河,要经过十一座桥梁沿途经一桥,导游都会讲解它的来历与典故。印象最深的是船行至老城内的伍子胥雕像时,我忽然想起苏州城是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的阖闾大城。伍子胥是我国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苏州城的营造者,城中的八座水城门与八座陆城门,都在伍子胥手中完成,苏州人把伍子胥亲切地称为城父至今苏州有胥口。每年端午节时苏州人不仅祭拜屈原同时也祭拜伍子胥,以示怀念之情。可点之处是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可悲之处是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越国所灭。从此留下一段千古悲剧,不禁令人唏嘘。

 另一段记忆较深的是船行至阊门时,导游解说:这儿是林黛玉的故乡。这让我不由联想到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小说故事开头,正是从描写姑苏的阊门开始的这里虽然着墨不多,但它对姑苏和阊门的形容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情景的。据史料记载,自明清以来,苏州就是江南地区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这里土地沃饶,物产丰稔,交通方便,贸易兴盛。特别是阊门一带,由于它是一个水陆交通的总汇,因而其热闹和繁华更是由来已久。我很喜欢书中的百余首诗词曲赋,尤其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等佳句记忆尤深。

 今天苏州许多重要名胜古迹,无论古建筑还是民居,大多粉墙黛瓦,淡雅素洁造型轻巧体态玲珑,明显留有明清时期的建筑烙印。此次游览很快就结束了,当我走上护城河岸,再次遥望苏州城,仿佛“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大有梦一般沉暗幽深之感。在我眼中,苏州无疑是座特别的城市,近处是运河,远处是太湖,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桥上行人,桥下流水,安静或者喧嚣,悲伤或者喜悦,都是那么温柔、从容而华丽。

 作者简介:

 赵晓舟,笔名校友,现任《中国金融文化》《丝路金融文学》杂志编委、《陕西中行人》电子期刊主编,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银行作家协会理事,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秦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创意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专业管理委员会理事、专家委员,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曾编辑出版内部书籍有《股份制改革学习指南》、《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等7部。在全国多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及论文等500余篇,荣获各类征文奖10余项。

{责任编辑: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