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鹏:晴空下的飞翔(诗评)
作者:翼鹏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 时间:2016-12-10 22:35


“雪花”和“北方”,是吴文茹诗歌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她对雪花情有独钟,诗中多有涉及。雪花,是纯洁、安静的代名词,是她诗歌所追求的艺术品位和人生境界。生在新疆伊犁,是她的幸运。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命中注定的远方,一个乘着诗歌的翅膀可以抵达的远方。她拥有这个远方,这便延伸和扩展了她诗歌叙事空间和情感维度。距离产生美。因为有了这个距离,她的爱,她的张望和守候便有了坚实的根基,有了飞升的可能。

吴文茹的诗,有感而发,随性而为,少束缚,不造作,看似絮絮叨叨,甚至前后不搭,实则暗藏玄机,蕴含深意。唯其如此,诗歌才可以如蝴蝶般自由飞翔。吴诗中没有关乎人类社会的宏大题材,却又处处与这个红尘世界相牵相系。她只尊从内心的召唤与感受,从一片飘落的秋叶,到一瓣飞舞的雪花;从街头树梢的一抹暖阳,到窗前月下的一壶清茗,都蓄满诗意的韵味。信手拈来,一挥而就,不必反复揣摩行文章法,也不屑于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生活就是诗,诗就是生活,精采往往就躲在柴米油盐的旮旯里,衣食住行的变换中。生活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是一朝一夕的重复,也是一年一月的新生。真正的诗人,能把别人眼中的庸俗读成庸者无法理解的大美,能抓住眼前一晃而过的新意。

毫无疑问,吴文茹是一个真正的歌者,一个纯情的诗人。她的勤奋可以从她自2014年起每年一本诗集的追赶速度而得到印证,从《我愿是雪花》到《太白》再到2016年出版的《雪又白》,三年三大步。这些诗集,见证了她的勤奋与坚守,是她生命中被圣洁的雪水淘洗过的灵魂。她在《我愿是雪花》自序中说:“我把诗当成了自己的爱人,但它也是我致命的毒药,毒害蚕食着我微弱又渺小的生命;他是我全部的爱情甚至生命。”可见她是真的将自己当作诗的组成部分。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诗歌早已被边缘化,谁还拿诗歌当回事?但在她的心中,诗歌永远在路上,在红尘之上云蒸霞蔚。诗歌的确不能给人带来物质享受,却有着远比物质更加珍贵的价值。正如吴文茹在《雪又白》后记中所言:“诗,在诗人心里,永远是穷困潦倒的。但它足以打通我们精神的所有穴位。”

吴文茹的诗,最精采的莫过于她的那些爱情诗,如《在你的地盘我沉思良久》一诗中,她这样写道:

“荷花田田的六月,那个馨香的/湿气铺满脚前以及来自远方的你/一霎间点燃我内心那株红柳/眼里的光火一样在流动/而那是你的地盘/森严壁垒地插满旌旗//君,我难于靠近你/只托满怀的夕阳,绕鹊山几周/看你的窗口亮起来/熄灭了又亮起,反复辗转//我洒下的不是泪花/一座城池装满快乐的牡丹,却凋零着美丽/现在我不再提及那个小写的字了/就拾起这些带着伤痕的句子/去你的天空飞翔一会儿,那只风筝/是我翘首看你的眼睛。”

这是一首被人撰文给予好评的诗。短短三节,写尽了爱与欲爱而不得的复杂情感,“那是你的地盘,森严壁垒地插满旌旗”,预示着这不是一般的爱情,爱与被爱之间森严壁垒,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但精神上仍未放弃,那怕只是远远的看你一眼。

《把心摁住》是一首写实的诗。写法很特别,像是在酒巴里和一位好友面对面谈心、诉苦:

“你猜对我要说什么了/确实需要很多力量/忍会溢出白色的血/这个知道/但还是要忍/我们活的很累/谁不知道/我三点一线天天玩钱/到时候还是没钱/这需要多大的克制/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天天想他却见不了/这同样需要多么大的克制/我都认了也忍了//把心摁住/我在做自救运动/一句地老天荒/就一杯执子之手/接着用力/昂首一口吞下”

因为生活,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因为相爱的人总是不得相见,因为太多的需要忍耐和克制,几乎让人疯癫和崩溃,即便这样,也要强迫自己,把“谋反”的心、“叛逆”的心“摁住”,不让它抬头作崇,把所有的憋屈和愤懑都自己“昂首一口吞下”,不让它泛滥成灾——这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做到这样的“自救”啊!

从某种角度来看,吴文茹是一位行吟诗人。她的诗,走到哪,写到哪,世间万物皆可入诗。片刻的意念,刹那的感受,或悲或喜,都是诗歌绝佳的材料,从不轻易拒绝。这考验一个诗人的天份,也考验一个诗人将诸多诗歌元素任意取舍融合一体的能力。有时候,诗歌看上去只是一具器皿,如同酒杯,既可盛装高烈度的白酒,也可以盛装使人微醺的红酒,只是不要将茶叶和白水也倒在里面。人之所以离不开酒,正如诗人离不开诗一样,都是在啜饮中寻求精神的超脱,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企及的潇洒和沉醉。

《雪又白》是吴文茹的第三本诗集,201610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章,收录作者近年来的新作343首。其诗作意旨高洁,风格多样。有侃侃如话般的言说,有深邃如哲言般的妙语;或精炼成丹,无一闲字;或叠嶂起伏,一咏三叹。作品标题也很随意,几乎都是信手拈来,如《熟睡了》、《又一个早晨》、《三月八日》、《悄悄的》等等。而有些标题本身就很有诗意,如《我睡在阳光的最里面》、《雪又白》、《我背着故乡的期待起程》、《一个想入非非的下午》、《我怀上了玉米》等等。其中第五章“雪又白”共35首,其内容全都与雪有关。可见,雪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雪,如何成为诗人的人格追求。关于这本书的书名,我当初很是费解。雪又白,怎么解释?我猜想,应该是指“又一个冬天到来了”的意思吧。其实不然。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雪又白》的原文吧:

“见到你的白/我用整个身心来崇拜/可是我找不到用什么词汇表达/我的语言太苍白/苍白的像雪一样纯粹//雪太白/那白葡匐在地/却铺满了我的表白/我把昆仑玉一般的雪捂进胸口/来典藏我对雪白的热爱”

这里的雪指什么?白又隐喻什么?也许见仁见智。但我以为,能被诗人如此崇拜和热爱着的,一定是诗人心中崇高与美丽的化身。那雪,也许是仰慕中的恋人,也许是某个事物,而雪又白,似暗含某种隐情和被雪压着的故事。总之,可以引发多种联想。而用这首诗作为书名,则可以肯定的说,这个雪白的事物一定是代表着诗歌,是诗人对自己钟爱诗歌的隐喻表达。在这本书里,诗人有意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一是题材的开掘。除了关照自我心灵的诗作占了较多篇幅而外,也写到了故乡和亲情,主要体现在第六章“我背着故乡的期待起程”和第七章“远去的往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和远方,有故乡的人,一定是有故事的人,所谓根基,所谓厚重,都与故乡有关。吴文茹因为生于边陲西城,也便拥有了雪白的往事和温暖的大漠。这些意象反射到她的诗中,自然会呈现出梦幻般的迷人景象。那些陷在往事里的骏马和羊群、河谷与雪山以及故乡的炊烟和柳絮、麦穗与月光,都将成为诗人采摘的春花和秋果。这是自觉且重情的诗人理应享有的特权。从这个意义来说,作为一个诗人无疑是幸福的,他们让远方不再遥远,让往事在指尖重新开花。

关于远方,诗人远人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只要到达,就不能再叫远方/一个人愿意眺望的地方才叫远方/一个人走不到的地方才叫远方/甚至一个人永远去不了/也不想去的地方才叫远方(《在树下》)。这看似有点绕口,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和诗意。有一个可以眺望的远方,是诗人的幸运;游走在心灵的故乡,可以唤醒众多的诗情。而吴文茹背负的长安和北疆两个故乡,均有着深厚的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足够诗人借以向深广之域掘进。

关于思想的开掘,主要体现在第九章“非哲学存在”和第十章“与这个世界一同醒来”。非哲学存在,是诗人向哲理层面深层开掘的诗写尝试。如《造化之方向》、《众生之世间》、《江湖之忘我》、《天籁之境界》、《大道之神迹》、《空间》、《存在》等等,以及第十章里面的《佛曰》、《念珠》、《泅渡》等等。从这些诗里面可以看出,诗人有意提升自己的诗歌品质,向“哲”与“佛”靠近。这也是诗歌创作走到一定阶段应有的升华。这其中有一首写针的诗我尤为喜欢:

“我知道针/我知道谁是针/它扎在哪里/可是我不能说出来/更不敢拔出来/因为我知道/那个针拔出来/留下的针眼/在心里面/就是一个大窟窿”(《针》)

这样的诗,给人回味,启人深思,当为上品。

在第二章里,有一首名为《驼铃》的诗,也是我比较看重的,原因在于,这首诗与丝路有关。自陕西金融作协成立后,丝路金融文学是协会的主打品牌,但有关这方面的文学作品却很少,精品更少。这首诗一出来,我的眼前一亮,觉得不错。本来,吴文茹是写给《丝路金融文学》杂志创刊号的,我迫不急待先在协会网上登了。之所以看好,是因为它是陕西金融作家真正写得较有份量的一首“丝路诗”。也是作者本人比较重视的一首诗。让我们从中截取几个片断:

“冰雪没有覆盖住的先民/那些黑色的重影/悠悠的昂首,一路向西/像一次迁徒一场风暴的开拔/折返再向西涌进/……我们聆听着/那些大地留下瓷器的痕迹/尘埃起处,疲惫的黎明和着焦渴的牛角/我们踏风破浪/沿着中亚的草茎走进罗马/那内心的尊严,装着一个个信念的脸谱/每一片空虚都被汗水填充/……现在,有一块通体透明的时间/我将其捡拾起来,再铺好秋下的禾秸/团坐于一片尚暧的阳光之上/我开始从白昼跋涉,穿过祥云和暗喻的经文/而风蚀的城墙下,一位诗人即将失眠/远处那队英俊的古驼,叮铃着正朝黎明走来”

全诗一共五节,104行,在吴文茹过去的诗作中,很少见到这样风格的作品。整首诗写得大气、凝重,虚实相宜,古今相融,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沧桑感,读后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感觉。语言的张力有了,节奏也把握得比较到位。

读吴文茹的诗,有惊喜、有感佩,也有“不满”和期许。惊喜是因为连续三年,她出了三本诗集,既是她个人的创作收获,也是作协的荣誉。感佩于她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在写诗的道路上,我认为她是走得最为执着的一位诗人,至少在陕西金融作家这个群体里是这样。据我所知,她几乎每天至少写一首诗,时刻都会有诗的灵感迸发出来。这是作为一个真诗人应该有的状态,说明她正处在创作的黄金期。

若说有什么“不满”,也许她太在意抓捕灵感,不愿放过任何一次思想和心灵的火花,匆忙成章的结果,导致一些作品流入平白,不够精致。如能坚守住自己的长处,让诗歌语言本来具有的弹性和内在张力显现得更加充分一些,或许更好。

最后提点期望。综观吴文茹的整个诗歌作品,感觉抒小我之情、述小我之事居多,题材的选取视角宜再开阔一些,尤其作为一名资深金融作家,不应对金融题材视而不见,避而不写。希望能在拓展金融文学和金融诗歌创作方面,作一些探索,带一个好头,让金融文学名符其实,更接地气。

相信吴文茹在经过“鲁院”升造后,其诗歌创作会更上一层楼。因为她是真的热爱诗歌。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坚持就是胜利。正如她在诗集《雪又白》的后记中所言:“作为思想的一部分,一种大爱一旦确立,其思想的方向就不能在芦苇上摇摆。”当雨过天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一切都在预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