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启德:访柳青故居(散文)
作者:姜启德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 时间:2016-07-13 17:23


   就像向往首都北京和革命圣地延安一样,吴堡其实也是我已早就非常向往的地方。因为,当代中国著名作家柳青就诞生在这里。作为崇敬和仰慕柳青的文学爱好者,探访和瞻仰柳青故居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关注柳青,是从七十年代初上中学时开始的。那时,学校不时有关于柳青的传闻和佳话,语文老师在课中也曾讲到柳青和他的文学创作。我便由此得知,这位出生于陕北吴堡农民家庭的伟大作家,所创作的反映农民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创业史》,早就于1959年连载《延河》杂志。遗憾的是,那时学校没有图书室,也没有任何师生订阅期刊杂志。因此,一直无缘读到这部已在社会产生轰动效应的大作

真正直面读到它的时候,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1976年我参军到部队,当了放映员兼图书管理员,从此有幸接触大量图书。其中就有196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创业史》第一部,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日日如饥似渴地拜读。依当时的文学水平,虽然还不能透彻地读懂它,但书中质朴而凝的语言、生动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却在我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好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又于1977年1979年分别出版了创业史上卷下卷,我便利用给部队图书室采购图书之机,刻意购买了全套创业史,从而得以完整地拜读了这部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精品力作。

这期间,我还从报刊上了解到,柳青一直植根人民,淡泊名利,终身保持心灵的纯洁”,堪称作家典范。于是对柳青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也由此激发了去吴堡追根寻源、瞻仰伟大作家柳青故居的强烈欲望。

十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1988年夏末,我有幸因公到榆林空军某部出差。完成任务后,部队首长安排去镇北台红石峡、统万城和成吉思汗陵等著名景点参观,因另有心事,我婉言谢绝了好意,吃过早餐后,便直奔长途汽车站乘公交车南下。  

经过近6个小时的颠簸,于下午2点到达吴堡县城。我见时间尚早,便在街面饭馆吃了发面油饼和小米稀饭,边吃边打听去柳青故居的路线,得知柳青故居位于吴堡西北部的张家山乡寺沟村。那时公交车只通张家山镇,而且已错过发车时间,我便来到去张家山方向的公路边,招手拦便车。

还好,20多分钟后,一辆卡车捎上了我,在蜿蜒崎岖的山沟公路行驶近两个小时到达张家山镇。往寺沟村基本上是坎坷不平的便道式简易公路,几乎看不到任何车辆通行,我只好徒步行走。不多时,遇到一辆农用三轮车,年轻司机好心将我颠颠簸簸地捎了一程。然后在他的指点下,我沿着蜿蜒的山沟便道,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寺沟村

同陕北其它地貌一样,寺沟村四周皆是褶皱密布沟壑纵横黄土丘陵,远远近近的崖坡上到处点缀着规模不等新旧各异的窑洞。

柳青故居在哪里?进入村子后,我用急切的目光搜寻着、猜测着。经一位村民指点,的目光才落于半山坡上那座坐北朝南、而凿的一排窑洞上。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站在山前观瞻许久,然后沿缓坡而上。

走进院落,就见窑洞前满是碎砖烂瓦、杂草丛生;窑洞墙面和房檐砖瓦被风雨剥而残痕累累,墙角落下厚厚一层瓦砾灰渣;窑洞里更是满目尘土,脏乱不堪,且阴暗潮湿,霉气熏人。整个院落一派破败、凄凉景象,只有从院里的石石狮和歪倒的拴马桩,以及门楼和房檐的雕花还依稀可感当年的生机和活力。

哦,这就是柳青故居?真是太普通、太平凡了!几乎让人难以置信。

是的,这就是伟大作家柳青的诞生地,就是一颗文学巨星升起的地方!就在这古朴而平凡的院落里,柳青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也是从这边远而闭塞的山沟里,柳青怀着革命信念和文学梦想,一步步走向革命道路,迈向了圣神的文学殿堂,成为伟大的文学巨匠

我孤身只影地参观之后,一种莫名的凄凉和惆怅袭上心头,但终于实现了已久的一大愿望,心里也便格外的欣慰起来。披着暮色返回时,我心说:再见,柳青,我还会来看您的,但愿您的故居不会这么一直衰败下去。

这么一承诺,心里便是个事,此后我总是念念不忘,一直在寻找机会再去。

十余年后,也就是2014年初冬,机会又来了。还是公差,还是榆林。已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我,办完公事后,邀约一位从部队转业到陕北的战友,驾车前往柳青故居,有幸再次踏访和瞻仰了这块圣地。

这次来,当然容易得多,吴堡的交通已很发达,张家山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一条平坦而开阔的柏油,像黑色玉带,缭缭绕绕地直通寺沟村,没费任何周折,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与头次所见的清冷相比,现在前来参观的游客,虽说不上络绎不绝,但也为数不少。我们到达时,马路边已有多辆轿车停靠在路边,柳青故居前的那条路上,时有游客来来往往。我们一下车,就见路边矗立一块黑色石碑,碑镌刻着著名作家贺敬之题写的四个道劲有力醒目大字“柳青故居

令人非常欣慰的是,如今的柳青故居已由县政府全面修缮一新,目前已是吴堡的一张文化名片和人们学习研究柳青的重要基地

已经造访过一次的缘故,我对这里的一切当然不陌生。但面对已今非昔比的境况,还是令我耳目一新。院前那座庄重而美观门楼,镌刻着心田种德心常泰,福地安居福自多的对联门头一根根木都雕着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卉走进院子,映入眼帘的一排七孔窑洞,显得格外清新而漂亮,院落和窑洞也都非常的干净整洁窑洞里一幅幅镜框镶嵌的大幅照片错落有致地挂满了墙壁。这些记录着柳青生活轨迹和文学生涯的照片,有些我已书刊中见过,但此刻仔细端详柳青的音容笑貌,还是感觉无比的亲切,仿佛柳青就在我们身边,仿佛他依然就生活在这些窑洞里。

在返回的路上,战友见我心情甚好,建议我继续观光,我说:“不了,我回呀。又一次参观了柳青故居,我已经非常满意非常欣慰了。”

战友说:“机会难得,再逛逛吧。你没听人说,来吴堡,没参观柳青故居等于没来吴堡,没参观其它著名景点,也等于没来吴堡。”我笑了一下说:“还有些什么景点?说说看。”

“多着呢!”战友娓娓道来,“吴堡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除了柳青故居外,还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千年吴堡古城、有比肩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黄河二碛、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东渡黄河的纪念地、天才艺人《赶牲灵》创作者张天恩的故居、有集各族姓氏文化为一体的气势恢宏的同源堂、有罕见的适合休憩养生的天然优质温泉、有隔岸相望的大禹治水第一门孟门古镇以及陈列丰富的柳青文学馆,等等。不看,可是莫大遗憾哦。”

“哟,你还是吴堡通啊!”我刮目相看地说,“百闻不如一见,你这么一宣传,我不能不动心啊!”

于是我们放弃了回县城,从半道直接去了黄河二碛毛泽东渡黄纪念地,夜宿横沟温泉痛痛快快地洗了温泉澡。次日参观吴堡石城之后,回到县城参观柳青文学馆。但是我们错了,柳青文学馆并不在县城,而在柳青故乡张家山镇。战友伸一下舌头:“咋办?要走回头路。”我说:“去,咱有车,不费事。“

柳青文学馆由“中国柳青作品收藏第一人张永强自费创建的,文学馆规模不大,但馆藏有关柳青的珍贵书籍资料却很丰富。有很多资料如民国三十五年首次以“柳青”笔名发表文章的上海《中学生》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柳青发表作品的样刊《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文艺阵地》等,几乎是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相比之下,柳青故居文物较少,文学馆正好与之形成补充,为人们了解柳青、研究柳青提供了最丰富、最全面的珍贵资料目前已被榆林市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先生做了一件大好事,实属难能可贵。

短短两天时间,真可谓满载而归,使我倍感吴堡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博大,也见证了吴堡县的巨大发展与变化。是的,吴堡人民传承柳青精神,践行《创业史》精髓,致力创业,兴县,崛起,实现了由贫困到小康的跨越。未来,吴堡必将迎来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