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启德长篇小说《梅兰迎福》再版开售
作者:陕西金融作家协会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 时间:2016-03-29 22:07

姜启德长篇小说《梅兰迎福》再版开售

 

   长篇小说《梅兰迎福》(又名《山魂》),以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纷繁复杂的恩怨纠葛为主线,借助初恋情人曹玉兰(白小梅)、支部书记韩少华、地委书记王清源以及魏忠良、胡世辉、房一梁、黄小妮、杨巧凤、陆晓义、刘志余等一大批鲜活而又性格、命运各异的群体人物活动和丰富而又传奇的情节故事,集中描写了主人公陆迎福一生跌宕起伏、苦难悲欢和充满哲理的坎坷命运。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中国时代更迭中农民的生存与命运变迁史,彰显了一个普通公民的正义胸怀和高尚品质。并通过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鞭挞了人间形形色色的假恶丑。被文学评论家誉为“一部非常精彩的反映中国农民生存史与命运变迁史的书,一部非常厚重的崇德向善、输送正能量的书”。

   小说共二十章、43万字,由陕西省出版局、太白文艺出版社于2012年7月出版,2015年12月再版。


 作者简介

   姜启德,笔名伊君。陕西镇安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八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写作,至今在《延河》,《昆仑文艺》《丝路》《西域》《秦风》《星星》《中华诗词》《陕西诗词》《当代原创文学》《金融文学》《中国金融文学》《中国金融文化》《金融队伍建设》《中华家园》《衮雪》及人民网、新浪网、中红网、金融与文化网等刊物和权威网络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著有格言诗集《人生纵横》、报告文学集《追寻》、小说集《怪味人生》、现代诗集《感悟回放》、长篇小说《梅兰迎福》等6部。50余次获得各类文学奖项。

《梅兰迎福》前言后记

关于长篇小说《梅兰迎福》的几点解读

文/李星


著名作家姜启德的长篇小说《梅兰迎福》以流畅而恰当的讲述,传奇而生动的情节故事,在长达七八十年的时空背景上,展示了秦岭腹地一个叫寨东的村子村民的生存史、命运变迁史。在苦难与抗争、希望与失望、奋斗与坚守中表现了陆迎福这样一个略富文墨的农民的一生。彰显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灵之美和精神高度,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价值。在以人为本、振兴中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的今天,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梅兰迎福》的突出文学价值,就在于主人公陆迎福这一平凡而又具有较强震撼力的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小说开始于受他多年教育帮助和许多恩惠的村干部和群众自发地为他办84岁寿礼,结束于他在84岁生辰隆重庆祝声中的阖然而逝。昭示和象征的是邻里亲友对一个德高望重老人一生行为的肯定和赞许,与党和国家对自己功勋卓著的领导人离世的政治评价和历史评价,具有同等的人本意义和文化内涵,应该不会再被认为是迷信和僭越。小说对陆迎福一生善德善行回忆式的再现和情境复原,虽兼及了七十年以来影响巨大的重大历史事件,但它的中心却始终围绕着一个农民的观察与感受。正是在这种局限性很大的历史回望中,一个农民或一个农村共产党员的行为与品德,他的意义和价值却得以实现。这就是他在黑暗时代和阶级斗争年代始终不变的反抗邪恶、知恩图报、扶贫济弱、忠诚无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对开明地主丁天奎、烈士遗孤白小梅(曹玉兰)的感恩、关怀与救助,对在“文革”等运动中给自己带来极大肉体和精神伤害的胡世辉、房一梁的宽容与提携,为“上访户”杨二栓的仗义执言、抱打不平等等,都体现了他超越了一个时期僵硬意识形态局囿、不被现实扭曲的人性、人格内涵。他的仁与善是宽广深厚、无私无畏的,既合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又合乎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尽管在一生中他因此而遭人误解,备受坎坷,但他却视之当然,无怨无悔。他在少年时期的结拜兄弟,后来又多次与他为敌的胡世辉临终前评价他:“一辈子修身养性,积善积德,谨言慎行,不贪不义之财,不做为恶之事”,成为“道德精神的化身”,固然有些硬向儒家文化靠拢的生硬(这表现的也是作者观察的某些生硬),但地委书记王清源赞扬他代表的是“天地良心”,是“良心、善心、同情心、党心、公民责任心”的统一,认为他与受害的杨二栓都是党的“执政根基”,却是非常恰当的。陆迎福在处理杨二栓事件大会上的发言“做人要善良,莫与人为恶;为官要为民,莫把百姓不当人”完全可以看作是《梅兰迎福》全书的主题。

小说由二十七章、149个生动、奇趣和密切关联的小故事构造了《梅兰迎福》这样一个跌宕起伏、苦难悲欢、震撼人心的大故事,有很多章节写得非常生动而精彩。最为感人的篇章我认为有三部分:一是第五章对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农村荒年情景的描写。作者以生动的描述,再现了那个特殊岁月的艰难情景和主人公作为保管员在那种年代中的善行与自律,使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二是第十九章白小梅离散四十余年的生母周妍萍终于有了确凿的消息而相见时母亲却已经入棺待殓,情景描写非常到位,阅之,催人泪下。特别是作者在陆迎福与战争年代的难友魏忠良关系中所设的伏笔,在陆迎福与曹玉兰情感历程中确有古人称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匠心妙笔;三是第二十二章由于陆迎福的帮助,王书记为杨二栓的平反和对他一家的拯救与帮助。通过对杨二栓上访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全面处理的全过程生动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正视与回应,达到了引人反思和震撼人心之效。正是在这几章中,小说将以往属于个人品质的灵魂的善,同执政为官者的政治之善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与提高了全书之主题。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有“善良的政治家”,《梅兰迎福》的立意与主题,正与此相通,他借王清源之口,对那些对老百姓的死活麻木不仁、推诿回避的各级领导及某些工作人员进行了尖锐的斥责,足以表现作者的正义与嫉恶的可贵情怀。

主人公陆迎福全部作为中最具有争议的可能有三处:一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给大地主、岳父大人丁天奎的感恩、下跪;二是他与早年相互交换信物、以身相许,后来又因养父的刻意欺骗、隐瞒而失之交臂的曹玉兰的婚外情;三是在齐圆满婚礼上,陆迎福主张让曾给齐家带来灾难的人贩子入席吃饭和让新郎新娘给人贩子敬酒。关于前者笔者认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政治历史的概念,它并不能涵盖特殊情境之中的一切关系。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许多革命者对自己出身的剥削者家庭,在政治经济上或可划清界限,但在伦理关系中,却负有抚养送终之责任,尤其不能否认他们之间的血亲关系。何况,丁天奎是一个救助了陆迎福的人,又是一个为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

关于陆迎福与曹玉兰的婚外情,一方面事出有因,他们先前已以身相许,后来在其失去生育能力的丈夫的默许下,两情相悦也并非要判之为伤风败俗。当然,作者对曹玉兰丈夫生育残疾的设计,有以意为之之处,但起码在形式上赋予了他们婚外情以合乎人情物理之由。当然,我们可以设想,即使曹玉兰丈夫无生理残疾,她与陆迎福之间的情与爱,是否就成为他人生的污点?事实婚姻关系是否如民俗和法律上的婚姻,具有终极的合理性?若果真如此,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许多爱情经典,是否需要重新评价?

至于他让人贩子吃酒席和让新郎新娘给人贩子敬酒,从感情上来说,的确让受害人无法接受,也让他人无法理解。但在那种背景、那种情景、那种氛围下,陆迎福的一番半开玩笑的话,则让人感觉此举又是那么合乎情理。的确,人贩子也是人,在这种喜气的特殊场合,他的人格同样应当受到尊重。陆迎福的极富人性之为,也不失为作者的精彩之笔。

总之,我个人认为,《梅兰迎福》不失为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尤其在大结构的驾驭与主题的把握和情节设计、人物性格、心理描写以及群体人物塑造与复杂关系的处理上,取得如此成绩和达到这样好的水平,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并且不满足于对人物命运和生活现象的单纯描绘,在有节奏地讲着故事时,企图赋予全作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鲜明主题的努力,更为难能可贵。当然,我们从中也能看出少许不足和生涩之处。主要是他的某些理论和思想观点还不能如盐溶于水的不着痕迹与叙述之中。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以作者现在的能力和高度,他还可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小说。

                                                2012.4.10

(作者系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矛盾文学奖评委、贾平凹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终南学社执行社长)



长篇小说《梅兰迎福》问世了

文/姜启德


两年前的今天,我在博客上博得正红火的时候,突然停了博。于是网友纷纷责问为何不博了?我只说上网太累,视力下降。其实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我打了埋伏。现在可以公告,这两年多我是在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一个计划——创作长篇小说,同时也告慰关心我的人,小说已如期出版问世。

写长篇小说其实是我很早以前就有的一个梦想。但凭着当时的阅历和文学功底,几度蠢蠢欲动时,却总还是感觉力不从心。且又亲眼见着有人不惜耗费数载心血和精力,写就一部部长篇而最终难以通过出版的惨状,就又信心不足了。甚至有几次写了那么几章后,又不得不半途而废。促使自己最终下决心写下去,动力显然是我的生活积累和我熟悉的人物,以及耳闻目睹的许多故事。多年来,那些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原型一直在我心中躁动着和鼓动着。我以为,把这些难以忘怀的东西围绕某个有意义的主题挖掘和提炼出来,于人于己既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启迪和警示。因此,在走过一段较长的文学道路之后,我终于自信我有能力驾驭和表现的时候,便知道非写不可了。否则,就将为自己留下终生的不安和遗憾。小感欣慰的是,有那么几位小说权威对《梅兰迎福》给予了充分肯定,读着某些章节还让他们流下了眼泪。我想他们是读懂了作品,也读懂了作者。

成就一部长篇小说,犹如兴建一栋大厦,付出的劳动和心血是巨大的。正如一位小说家所说:长篇小说是最伟大而又最耗费心血的文学作品。有了这一回写作实践,我才体会到,写长篇不容易,写好一部长篇更不容易。它意味着诞生,也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快乐,也意味着痛苦。我从事的工作一直是繁忙的,我尽量做到公私分明,不去影响自己干好工作,免得有人会指责“不务正业”。所以,进入文学世界,就只有有限的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故此,一着手创作,就断然停止了博客。同时,家务活也是极少上手的,除了按时交纳物业费、水电杂费以外,其他就都撂给了夫人;公园就在家门口,晚间和周末满园欢声笑语,我却不为所惑,耐着寂寞,很少入园休闲娱乐;有人约了去码长城和挖坑,当然我也总是用那句不是理由的理由“我不会”而蜿蜒谢绝。几年来,就像上班时竭力将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工作一样,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就都倾注于这部小说的创作。从而收获了不少兴奋不已的快乐,也经受了许多极其难耐的痛苦。

小说冠名《梅兰迎福》,既点明形成作品主线的两个爱情人物,又寓意主人公如梅似兰的高贵品格。尽管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有原型的,其中的许多事件和故事情节也是笔者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的,而且写作中又用了很多真实地名,但这纯粹是为了便于表现和搜索与那些地名有关的记忆。小说是艺术创造,不是生活临摹。真实的人物、故事以艺术的形式出现以后,它就绝对不再是生活中的特定概念了。希望似曾相识或有类似经历的人不要过于敏感。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大可不必硬去对号入座而自寻烦恼。

这部小说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省作家协会创联部、太白文艺出版社的真诚帮助和大力支持,得到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家协会副会长李星老师的热情指导和细心评点,还得到自己家人的一贯理解和其他一些友人的热情鼓励,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躬耕数载,苦乐兼得。掩卷思之,不胜感慨。谨以一首七律而概之:

           梦殷情切著长篇,疏友停博七百天。

           竭力履职何懈怠,苦心走笔未松弦。

           不奢仕径多佳运,敢以疏才效圣贤。

           小领风骚舒望眼,花鸣雅殿试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