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舟:助力“一带一路”,金融大显身手
2016-03-18 | 作者:赵晓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从2013年秋天由习近平主席提出,迄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一带一路”从理念、概念和初步设想到具体实施,迅速转化为规划、项目,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今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是参与的伙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二是金融支撑基本到位。中方发起的亚投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经正式启动。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获。四是产能合作全面推进。我们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开创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各国落地生根。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提出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一带一路”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助力“一带一路”,金融业主动融入

金融始终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既是金融行业的使命和责任,也是金融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金融决策者们对此十分清晰。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在今年政协会上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新时期全面开放发展的总纲,既是国内经济新常态和全球经济复苏的破题之笔,也是推动全球秩序更加公平合理的治理实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还能帮助中国更好地借由经济金融渠道加深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实现利益共赢,获得周边国家更大的理解、认同和尊重,提升中国在周边国家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曾表示,作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建行最重要的职责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而基础设施贷款本就是建行的传统优势业务,因此,建行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并做出贡献。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银行来说也意味着很大机遇。经过上百年的努力,中国银行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有600多个分支机构。作为一个金融大动脉将强有力的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他呼吁中国金融业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明确参与的路径,并努力提升国际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中国进出口银行新闻发言人代鹏在今年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作为以支持进出口贸易、助力企业走出去、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己任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是进出口银行的职责所在。国内银行业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深化改革开放、开启全新的国际合作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断强化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据国家银监局网站报道,截至2015年6月末,共有11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设立了55家一级分支机构(其中,子行15家,分行31家,代表处8家,合资银行1家)。从机构类型看,五大行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主力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布局初具规模。从地域分布看,中资银行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相对集中,在中亚、独联体地区布局还有很大空间。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截至2015年6月末,65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共有21个国家的55家商业银行在华设立了7家子行、17家分行以及41家代表处。据相关报道,目前,中资银行正在着力开展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部署,制定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总体思路或实施意见,拟定相关实施方案;二是进一步完善机构和服务网络布局,完善相关金融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三是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信贷支持,制定多项信贷配套政策及措施,合理引导相关项目信贷投放;四是围绕“一带一路”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丰富“一带一路”战略下专题产品体系,解决项目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五是切实加强跨境风险防范。“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缘政治关系错综复杂,中资银行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服务与合作的同时,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跨境风险防范。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也积极拓展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银行业监管合作,为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据报道,截至2015年6月末,银监会已与27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或合作换文,具体包括:蒙古俄罗斯中亚7国中的5个国家、东南亚11国中的7个国家、南亚8国中的2个国家、中东欧16国的4个国家、独联体其它6国中的2个国家以及西亚北非16国中的7个国家。在MOU框架下,银监会与有关国家监管当局同意在信息交换等方面加强监管合作。截至目前,与有关国家的银行业监管合作平稳顺利。

事实表明,中国金融业跟随客户的步伐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与全球接轨,获得海外客户和市场,重新布局价值链,不仅有利于我国的金融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还将通过全球业务布局,分散不同市场的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

支持“一带一路”,金融业踊跃争先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已经得到了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同时也得到了中国金融业的鼎力支持。根据国家外管局发布2015年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1344.95亿元,流入599.08亿元,净流出745.87亿元。截至2015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1116.31亿元,同比2014年末的8233亿元增长了约35%。境外投资的高速增长,印证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沪港通、海外并购等主题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中坚力量。

据官方媒体报道,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同期,我国企业投向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优势产业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海外并购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共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593个,累计交易金额401亿美元(包括境外融资),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

另一方面,在中国金融业的带动下,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与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草原之路”战略、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欧洲“容克投资计划”、越南“两廊一圈”等国家和地区的战略规划形成了对接,有效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诉求。与此同时,“亚投行”正式成立后,目前已与57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协议,还有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很多经济体正在申请加入。其次是中国海关已经和131个国家签署了166份合作文件,其中就包括不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力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在交通方面,我国发往欧洲的货运班列发展势头迅猛,目前线路已达10余条。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开行1058趟中欧班列,直通欧洲7个国家的11个城市。在我国自贸区建设方面,我国的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在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一系列“丝路”体裁的歌舞剧、影视作品、展览论坛等如雨后春笋般萌芽,在国内各省市乃至国际收到了积极反响。在各省市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开辟务实合作新领域方面,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衔接工作已基本完成。根据方案,各地将在多个领域推动重点工作和重大合作项目,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中国金融业及全国各省市如火如荼的跨省市联合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做出了积极贡献。

推动“一带一路”,金融业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国家战略,覆盖了60多个国家的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一带一路”中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金融专业人士认为,当前,“一带一路”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沿线国家呈现多重分化。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约65个,相当一部分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另一个是 “一带一路”所涉区域金融力量相对不足。“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相对微弱,以基础设施为例,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2010年至2020年亚洲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需要投资8万亿美元,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另外投资3.5万亿元,资金缺口巨大,这就需要推进金融创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成为中国金融业对外投资的重点。金融业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助力“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有力推进国家战略的实施,而且将有利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也将提升金融业的核心地位。金融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与全球接轨,获得海外市场,重塑价值链,不仅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还将通过全球业务分散不同市场的风险,提高金融的回报,提升核心竞争力。

众多有识之士认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极好时机,应进一步放松相关管制政策,提升金融业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形成金融支持合力,同时也护航“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从国家层面看,应深入研究沿线重点国家的利益诉求和项目信息,制定相关规划,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瞄准重点国家、行业、项目精准发力。从金融方面观察,中国金融行业应加快推进自身治理能力的系统化建设,做好金融治理的顶层设计,建立整体战略规划,明确实施路径和落实细节,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全球治理中的风险应对能力。

媒体人士认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近期中国资本市场持续热议的话题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在金融支持方面,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机构已将“一带一路”视作施展拳脚的机会,均在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投资模式,并提前研判获取收益的时间窗口。而多个地区也显露出引进资金、借政策之机加大项目推出力度的苗头。在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金融业正面临一个更为广阔的资金运用和创新空间,而金融业内人士也正在关注资本如何把握境外投资机会的命题。综合有关报道和专家意见,以下观点尤为引人关注:一是鼓励有条件的证券金融机构走出去,设立、收购金融机构,为中国装备制造走向世界,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金融服务;二是支持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进一步放松相关管制政策,提升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简化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及并购的审批核准手续,鼓励支持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布局;三是设立离岸证券交易市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沿线国家实体经济与中国资本市场直接对接;四是将保险作为制度性安排,纳入“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之中,支持中资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境外运用的范围和形式,提升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五是充分发挥“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合作金融组织的作用,坚持多边合作模式;六是建设和完善市场化金融体系,增加金融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支持力度;七是将中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风险管理中心,解决经济合作的后顾之忧。

展望“一带一路”,金融业任重道远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据报道,亚洲投资开发银行(亚投行)已于1月16日在北京开业;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将助力力推“一带一路”作为2016年的重要任务。据悉,2016年秋天,中国将主办20国集团峰会,20国元首将齐聚杭州。根据国家发改委透露,2016年,中国还将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一带一路”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推动共建陆海经济走廊。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国际产能合作为核心,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协力推进国际港口建设,积极发展临港产业集聚区,推进海洋经济合作。积极推动签署一批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完善政策框架,力争在中国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国外市场需求较大的装备制造等重点合作领域取得突破。二是统筹国内各种资源。加快编制文化、教育和旅游合作等专项规划。引导各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推动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效运转,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融资融智优势。三是扩大全方位影响。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共同打造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在沿线相关国家的关键物流节点建设一批集疏运中心。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这为各行各业发出了新的号召。正如俄罗斯《导报》刊文所言,“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美媒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一带一路是个完美战略,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将带来战略益处,让地区邻国更加贴近中国轨道。纵观国家对“一带一路”的高度重视,金融业迫切需要基于国情、基于世情、基于现实的顶层设计。当下,制定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规划,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打造金融合作平台,建立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金融支持体系等已成为众多金融人士的共识。我们期待着中国金融业在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开创新局面,争取更多新作为。


   【作者简介】 赵晓舟,经济师、高级企业文化师职称,系中国银行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专业管理委员会理事、专家委员,全国企业文化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2012年度中国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2013年、2014年、2015年度中国企业文化领军人物,2013至2014年度中国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丝路金融文学”项目策划者、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