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关于菊花的记忆(杜崇斌)
作者:杜崇斌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 时间:2016-03-11 15:32

      当原野上又是一片金黄,当飒爽秋风送来野菊花的清香,关于菊花的记忆便不可阻挡地从文学中、从儿时的趣事中纷至沓来:
       关于菊花的诗歌,最早的大概要算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了。这位千古第一诗人,在被放逐途中,为表达自己高贵的爱国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质,餐秋菊之落英,吟出了不朽的杰作《离骚》。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陶渊明,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脱的风格,菊花从此便有了灵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道出了多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真谛!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槛菊愁烟兰泣露”以写小令见长的北宋富贵词人晏殊赋予菊花悲凉的风格。无独有偶,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满地凋零的菊花为剧中主人公的离情别绪做了衬托和渲染,菊花成了伤感意境中的代表景物。
       菊花,在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笔下往往成了寄托情思的对象。有思念远方丈夫,顾影自怜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哀叹个人命运,抒写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最高成就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更是对菊花有着细致的描写。清高孤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作的《问菊》、《菊梦》等诗篇,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菊花进行着心灵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如《问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在这些诗句中,菊花为塑造林黛玉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当我从文学史中搜寻菊花踪迹的时候,阳台上的那盆菊花静静地绽放了,娇嫩的洁白的花瓣舒展着,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看着这盆菊花,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色彩斑斓的童年:童年的故事总与菊花有关。
       我家后面不远处有一道山梁,每到秋风送爽的季节,放眼望去,那真是一个金黄的野菊花的世界。
       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我和小伙伴们在漫山遍野的菊花丛中嬉戏、奔跑,在蓝天白云下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是我儿时记忆中最值得回味的趣事了。采一把金黄的野菊花,嗅一嗅,然后抛向空中,童年的我便陶醉在浓浓的秋意之中了。             
       一样的菊花,因不同的人来观赏、来品味,自然便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和风格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秋天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