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念艰辛创业——陕西民间地方金融发展史料采编座谈会侧记
2019-11-26 | 作者:程 峰  | 来源:丝路金融文化网


为了进一步做好陕西民间(地方)金融史料的采编工作,112122日上午,西安银行原行长、董事长,西安民间金融协会会长王西省先生,刚刚参加完(2019)全国地方金融二十三次论坛会议返回西安,便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两个上午的时间,召集采编人员,在西安民间金融协会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追踪昔日西安城市福利信用社发展历程,回顾老一辈金融人坚守信念、老当益壮,艰辛、屈辱,挣扎、曲折,奋进、辉煌,丰富多彩的创业、敬业画卷和担当使命,以及感人肺腑的精彩故事;挖掘、剖析隐藏在人物故事背后的深层缘由;探讨民间(地方)金融血脉的断裂带和续接点,以及民族金融文化血脉和红色金融文化血脉在陕西的汇集、爆发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轨迹。


在两个半天的座谈会上,王西省会长首先从西安城市信用社创立的时代背景说起,深情回顾了城市信用社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曲折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触目惊心的细节场景。参会人员一边听着王会长的讲述一边跟踪随意提问,通过深度交流和多点碰撞,火花不断、挖掘更加深入,使一些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民间金融人物、金融历史故事,就像打开了闸机的奔流,延绵不绝,感染、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一致认为,改革开放后,西安城市信用社十年艰苦创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陕西民间金融发展历史中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延安时期的红色金融文化汇流、迸发的一个浓缩;在以原西安福利城市信用社理事长陈兆丰为典型代表的老一辈金融人身上,既有民族金融文化的信用执念和超群先知的业务技能亮点,又有红色金融文化的使命和担当,以及两股金融文化血脉的断流、续接、爆发的精彩画卷、丰富场景,十分难能可贵。改革开放后,那一代金融人虽然大多已年过花甲、两鬓染霜,却依然老当益壮,凭着高度的政治素养和自律精神,艰难续接“断裂”、凝聚力量于金融改革开放之爆发点,大胆创业、认真敬业,虽历尽艰难、曲折,却敢于挣扎、奋进,不负历史担当和使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再造辉煌,实现了创业的从零到一的艰难突破。这种精神,令人感动,让人崇敬。正所谓十年发展路,看不尽的金融百态和股市百态,道不尽的甜酸苦辣,说不完的多少人的生离死别、鲜血和生命。那时的金融环境,既是追名逐利的舞台,也是道德博弈的战场,在金钱面前,约束很少,全凭高度慎独、自觉抵御权力和利益诱惑;它既能让人建功立业、成就人,也考量人性善恶和品德良莠、日塌人,是一个污浊陷阱和美好前景共存的地方;老金融人的一句“不拿睡不着觉的钱”不是豪言壮语,却是坚定政治信念和高度自律素养的完美结合标尺。正如另一位金融老人——福利城市信用社副主任张子醇先生所说的那样:“人民银行把我聘为首席顾问我没有去,我虽然年龄大了,但也有情怀也有抱负,我愿意把我人生的句号划在一个能干事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胸襟和情怀?很是让人敬重!


王会长作为西安城市信用社和西安银行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亲历者,讲述是掷地有声,不仅让大家了解和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民间(地方)金融血脉的续接、传承和发扬,创新、再造和延续,以及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漫长历程,更让大家看到了老一辈陕西金融人坚守信念、创业敬业的伟大精神。作为后来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拿起手中的笔来抢救这些珍贵史料,把这段金融发展历史记录下来、保存下去,让后人看看今天美好金融局面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两个半天的陕西民间(地方)金融发展史料采编座谈会,大家是废寝忘食,一边凝神听取王会长的讲述,一边认真记录着,甚至是一边午餐一边交流、讨论、碰撞。这次座谈会,对于打开采编人员的采编思路,写好采编文稿、丰富文稿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目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文字史料已达38篇,约15万字;实物史料(包括图片)归集有100余件。



[责任编辑 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