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有惊无险的汉代货币变迁风云录——赏析杨军的《大汉钱潮》
2019-01-27 | 作者:王小韦  | 来源:丝路金融文化网

《大汉钱潮》是杨军先生著作的古典金融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77万字),是一部十年磨剑的扛鼎之作,是一部当代金融人撰写古代金融事的典范之作,是一部以小说形式阐述金融政策与国家稳定辩证关系的成功之作。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主人公任英俊一位信念坚定、技术高超、技能超全的铸造铜钱高手,通过勾勒其个人命运、家庭命运、行业命运、国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变迁,阐述了金融政策与政权更迭关系的道理。

《大汉钱潮》这部小说,我是系统读过五遍、做了两千多字的阅读记录并反复思考之后,借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剧部对《红楼梦》导读的鉴赏理念,总体感受是:主题思想明确、刻画人物鲜活、构思情节巧妙,这也是阅读和理解《大汉钱潮》这部小说巨著的三把“金钥匙”。撰写成文,与文学爱好者分享。

一、主题思想明确,阐述了金融政策与政权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大汉钱潮》阐述了汉朝时期金融政策和国家稳定之间的关系,以长篇小说形式研究,十分罕见,可以与相关纯论文的研究形成互补关系,为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均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大汉钱潮》讲述的故事背景,是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集团”,具体方式没有采用前朝成功的郡县制,而是延续了更加前朝的分封制模式,以嫡系血缘为中央皇权的“总公司”,代表人物如担任皇帝的刘启、刘启的弟弟刘武(梁孝王)、刘启的儿子刘彻(汉武帝);以旁系血缘为诸侯王权的“分公司”,代表人为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这些名义上的“分公司”具有与“总公司”一样的管理权,政权、财权、军权齐全。该部小说重头戏有两出,共同点是“分公司”向“总公司”发起挑战,企图从“分公司”负责人上位于“总公司”负责人均遭失败,区别是开篇是“分公司”吴王刘濞发兵讨伐时任皇帝刘启以及刘启的弟弟,尾篇以“分公司”淮南王刘南企图通过发动政变的形式来夺取皇权,因为在淮南王刘安在兵变过程中表示“老臣以为,当今圣上还是过于年轻,恐怕不适合由你来举行。既然都是一家人,你做和我坐又有什么区别?”。

西汉的金融集中表现在货币的铸造权,细分的结构为铸造货币资源是否充分、铸造货币的人才是否延揽、铸造的货币是否能够发行。一是原料。由于铸造货币资源是由分封决定的,主要讲得天独厚。对于吴王刘濞造反,刘濞自己喟叹“拥有铜山富矿,铸钱富比当朝,又有东海之水为盐,国力强盛,万民称颂,便不免心智膨胀,被浮云遮蔽双眼啊!”,刘启的大臣们说“刘濞霸占铜山,铸造货币,又有海盐可以贩卖,流通四海,几乎富敌当朝”。二是人才。鉴于铸币的原材料铜矿为先王分封,所以,“分公司”和“总公司”竞争就围绕着铸造货币人才和铸造货币发行展开,简称为争人才、争权利。而铸造货币的人才资源,《大汉钱潮》介绍了三代人,第一代是长安雪,拒绝为任何一个“总公司”皇室或者“分公司”王室服务;第二代人长安雪的大弟子英卓、二弟子震旦,前者投靠了刘濞任“分公司”负责人的吴王,后者投靠了刘安任“分公司”负责人的淮南王的侄儿刘安,第三代人是任使君(名义上为英卓的儿子,实际上为吴王刘濞的儿子),曾经游走服务于淮南王刘安、东瓯国的子钱家聂宗义,最终服务于以汉武帝刘彻为代表的皇室。三是发行。文中西汉“银行家”无盐淡(方圆赊贷行)受到名义上为丝绸商人、实际上为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伍育之亲近,其中很大的成分因为希望通过无盐淡的渠道发行自己私铸的货币。所以,只有在上述大框架下,读者才能理解为什么不管是皇室的朝廷、王室的诸侯王、还是民间私铸商人对于英卓、任使君都有一种宽容和包庇的心理,才能理解这部小说实际上也是一部关于货币铸造人才的争夺战,才能理解金融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真实含义。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这也是亘古不变的经济原理。《大汉钱潮》中,刘启皇帝为首的中央皇权的“总公司”成功平定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叛乱之后,对吴国叛逆之徒斩尽杀绝的对象主要剩下三个人,一个是吴王刘濞二儿子刘驹(实为太子),一个就是吴王铸造货币的“技术总监”英卓”,一个是尚在襁褓中的吴王婴孩。在皇帝刘启已经下令整顿铸币市场的同时,由于母后在搞到一批优质铜材的前提下,由宫中太监出面,为民间私铸货币的伍育之开了“绿灯”,干扰了国家统一的金融政策的贯彻实施,再给类似伍育之等民间商人私铸货币良机的同时,给后来谋反的淮南王刘安留下了发展壮大的良机,也给皇室的皇权稳固埋下了隐患。

小说《大汉钱潮》阐述汉朝时期金融政策与政权稳定关系,宏观布阵定位在地方王权和中央皇权之间,相对于国家命运,牵涉人物的个人命运、家庭命运、行业命运就显得微不足道,大故事依次发生在地方王权代表的吴王刘濞向中央皇权代表的刘启之间、地方王权代表的刘安、刘彻之间,前者是发动了战争,后者是发动了政变。虽然两个采取的具体方式不一样,但是,左右具体方式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政策统一性。通过阅读小说,理解金融政策与政权稳定关系原理,建立在掌握以下历史知识基础上: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进步性,西汉王朝前期又采取分封制给中央政权稳定性埋下隐患。《大汉钱潮》故事发生在秦朝灭亡之后的数十年间,秦朝建立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加强中央对地方管控的重要措施就是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用现代金融语言来翻译为将具有法人资格的支公司改制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大汉钱潮》的故事之所以能发生,祸根在于西汉王朝建立后,没有继承秦朝郡县制而继续沿用秦王朝之前朝代的分封制,导致了表面上为各地分封的王权、实际上为一个个具有独立财政、独立军事的具有完整国家意义的政权。《大汉钱潮》第一场重头戏,一方主角为吴王刘濞,辖内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海盐资源,运营的主业就是铸造货币,依赖于吸纳天下铸币高手,其铜铁官首席代表即为英卓;另一方主角为皇权刘启为代表。在这一戏中,吴王刘濞挑战皇权,战争期间吴王刘濞、下属英卓分别由儿子出世。挑战失败后,英卓携带吴王、自己的婴儿潜逃,遇到择决关口,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即后来的张翼德,保留了吴王的儿子即后来的任英俊。为了掩盖世俗耳目,英卓说任英俊是自己儿子,说自己的儿子已经被抛弃。战后,为刘启为皇权代表的中央政府意识到统一政策的重要性,颁布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拟将取消各分封王国以及民间的货币铸造权。《大汉钱潮》第二场重头戏,是大约二十年之后,皇权代表是刘启的儿子刘彻,地方王权的代表是淮南王刘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此场戏中,淮南王刘安显得比吴王刘濞更加成熟,与刘濞一样的地方在于同样凭借天然的铜矿资源,利用中央政权逐步收口诸侯国以及民间铸币政策的“过渡期”大肆铸造货币,一方面研究养生伪装成无野心的诸侯王,一方面在皇帝刘彻身边安插嫡系人员,一方面私底下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然后,利用皇帝刘彻以及母后的信赖,靠近皇帝图谋发动军事政变夺取皇位。在此场戏的另一方面,皇帝刘彻等来了成为真正做主的皇帝的时刻,因为父皇刘启崩驾、母后不再干政。被分封的诸侯王国,坐拥资源优势,再加上吸纳杰出工匠,就可能拥有胜过朝廷的综合实力,就可能产生取代中央皇权的野心。

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政策为巩固中央政权奠定基础。秦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先后在文字、度量衡、马车标准数据等领域加大同意力度,唯独遗漏了统一金融政策。正是因为建立统一的金融政策,诱发了以刘濞为首的第一场戏,戏以中央政权的胜利告终,暂时取得胜利的皇室内部引发了血雨腥风的皇位争夺战。被立为太子的刘彻虽然逐步推行由中央皇权统一铸造货币的金融政策,但是,其母后悄悄引入民间铸币商来为梁王刘武铸造“纪念币”,践踏了中央皇室政策的权威性,也给英卓藏身创造先机。

二、刻画人物鲜活,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与其身份匹配

在杨军先生撰写的一篇题为《原乡神话中的叙述伦理》文章中,他这样写道:古今中外,大凡一部成功的小说,它的最大贡献就是为现实生活贡献的人物,唯有人物可以永久流传下来。这句话是杨军先生对小说生命力的认识,也是理解《大汉钱潮》作品成就的一把金钥匙。的确,这部小说塑造了下至乞丐上至皇帝一大批的艺术人物,包括将军、宰相、京兆尹、县令、黑社会等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下面分组说明:

第一组人物:铸币高手。小说中有名有姓的铸币高手总共三代,四个人。依次有爷爷辈的长安雪,父亲辈的英卓、震旦,第三代有任使君、悠然,因为信仰不同、态度不同、命运归宿迥异。在这组人物中,第一代爷爷辈的长安雪坚持研究技术,反对为皇权或者王权的官府使用,直到生命弥留才给任使君传授,并且希望他能够服务于皇权,服务于黎民百姓,最终逝于自己不肖徒弟震旦之手。第二代人英卓,集忠诚和义气于一身,死心塌地效忠于吴王刘濞,在吴王战败托孤之后依然舍去自己骨肉、养育吴王孩子长大成人,重义气“自刎”为朋友郭解赢得逃生机会;震旦死心塌地效忠于淮南王刘安,在逼迫自己师父长安雪不成的情况下,毅然向师傅痛下毒手;第三代人物任使君,从长远发展其希望效忠于皇权,但是,为了局部利益,见风使舵地、阶段性地委身于淮南王、东瓯国的聂宗义,最终自我修炼成武功高强、医术高超、担当大义、心怀慈悲的全能型人才,为刘彻为代表的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统一金融政策奠定了基础。全书的主角是任使君,他血管流得是叛逆朝廷诸侯王的血脉,但是,在养父英卓教育、黑社会叔叔郭解感染、胞兄刘驹威逼利诱下熏陶等复杂环境下,养成了忠于朝廷的骨气,最终秉持正义之剑,亲手斩杀胞兄刘驹。成功塑造主角任英俊,也就为《大汉钱潮》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汉钱潮》从一定意义上将也是一场铸造货币高手的人才争夺战,既然主角是铸币高手,小说就必须介绍铸币成长经历、铸币高手的得意之作,这是整部小说画龙点睛之笔,是衡量这部小说成败的重要“指标”,也是展现作者理论研究我国古代钱币变迁历史功底和造诣的大舞台。

第二组人物:“权二代”。依次有皇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吴王二儿子刘驹、淮南王女儿刘陵。刘启皇帝受命于幕后,优柔寡断,虽然不悦于母后干政,但是,明知不对听之任之;汉武帝刘彻,打小就有足够的主见,冒着被废除太子的危险执意查处人贩子,结识了实为吴王儿子、名义上为英卓儿子的任英俊;吴王二儿子刘驹辅助父亲吴王起兵意在谋取太子之位,起兵失败后先后投靠淮南王刘安、闽越王等人为父亲复仇,最终被其同父异母弟弟任使君杀死,被任使君评价为“刘驹这一辈子都活在仇恨之中,死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或者说吴王起兵发难朝廷也受到儿子刘驹的鼓动,也许驱动其造反、复仇的潜在动力是一个“皇帝梦”;淮南王女儿,虽为女儿身不丧青云志,不但参与谋划协助父亲图谋造反,而且不远万里承办暗杀、奔赴洛阳制造任英俊谋反事件等具体活动,其所做所为与刘驹非常相似,驱使其像男儿一样奋斗的是一个“女皇梦”。

第三组人物:任使君的三个女朋友。《大汉钱潮》男一号任使君,在小说中有三个女朋友,依次是银行家无盐淡的独生女无暇、爷爷辈造币高手长安雪收养的孤女悠然、在逃亡途中遇到的孤女托亚。在小说描写中,无暇是一个没有头脑的富家小姐,短缺是非观念,在小说中多次成为人质,即使在其义父淮南王刘安政变失败“自刎”谢罪,毅然叹惋;悠然是一件没有社会生活经验、没有文化山村女子,因为是被长安雪收养的婴儿,所以其生活圈主要是一个老人、一头豹子、一个被拒收徒弟的要葫芦,说话办事、待人接入完全随性,呼喊任使君,她张口闭口就是“大笨熊”;在任使君走投无路、濒临死亡之际,托亚和养马场的老人一起将任使君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当任使君境况好转、身边转着无暇、悠然两个女孩子的时候,悄然隐退,与其综合条件下可以相互印证。全小说描写了任英俊的三个和淮安王女儿刘陵共四位年轻女性,小说行文中从语言、处世态度,除了年龄相仿之外,没有一点共同处,每个人个性非常鲜明。

第四组人物:管家。依次是银行家无盐淡的管家法政、东瓯国的银行家聂宗义的管家杜某。“银行家”无盐淡的管家法政,表面上无限忠诚于主人无盐淡,内心里盘算着外部勾结京兆尹、内部勾结府上下人图谋主人的财产,一旦发现可乘之机,利用职务之便将吴国铸造的钱币私藏于无盐淡的钱库,立即勾结官府京兆尹、下人诬陷无盐淡,阶段性掌控了方圆赊贷行;东瓯国的银行家聂宗义的管家杜某醉酒失态色性大发,竟然对无暇图目不轨,利用处置管家杜某事件,一方面给聂宗义儿子聂如风接近无暇制造机会,另一方面给聂宗义拉拢任使君为其制造钱币加重了砝码。前者是主动坑害主人,后者是被主人多重坑害。

第五组人物:丫环。依次是无盐淡女儿无暇的丫环探梅、淮南王刘安女儿刘陵的丫环闻香。前者对于主人的作用就仅仅是照顾好主人的生活,而且常常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后者对于主人的作用不仅仅是照顾好其生活,还深度参与协助刘陵开展工作。

第五组人物:丞相。依次是梁孝王刘武的丞相韩安国、造反的吴王刘濞的丞相。前者在梁孝王刘武镇守的梁国大难当头的时候,说真话、说实话,提振刘武作出正确决策,加大皇权朝廷申请增援部队;与此同时,造反的吴王的丞相,一方随声附和吴王太子刘驹,一面在吴王刘濞已经认识到错误的时候继续为吴王开脱。伴随着小说故事情节转变,宰相韩安国虽然短暂地成为“替罪羊”但最终成为刘彻皇帝的宰相,与其相反的刘濞的宰相最终与主子一起被历史淘汰。读者单凭故事情节变化,自然会得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道理。

第六组人物:假实业家。假实业家名义上是进行一些正当的生意,实际上赶着私铸货币的勾当。依次是假扮成丝绸生意人的伍育之、假扮成豆歧生意的魏立,他们名义上是实业家,但是,真正的利润来源私铸货币。其中,小说成功第塑造了伍育之的形象,该人从一个普通的零敲碎打、偷偷摸摸私铸的商人成为铸造货币硬通货市场的老大,构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条件网络,例如在皇帝刘启打压私铸背景下,充分利用皇后干政的权利缝隙,取得了皇后的政策支持以及提供的上等铜材资源的支持;拉拢无盐淡可以为私铸货币进入市场流通敞开渠道;收留英卓为提高私铸货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私通以郭解为首的黑社会、豢养家丁,为收拾竞争对手提供无力支持。通过上述综合施策,伍育之私铸身生意做大做强、又好又快自然不能理解。同时,伍与之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处理同业竞争的公共管理关系,面对自己的日益强大、竞争环境的日益剧烈,提出了与其他私铸商人按照市场的一定比例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遭到反对以后,毅然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塑造私铸商人伍育之的形象,为《大汉钱潮》增砖添瓦。

第七组人物:黑社会。依次有郭解、马骏良、小猴子。身为和社会头目的郭解,与无盐淡、伍育之、淮南王等都来往密切。全书一共有三次劫持刑场的故事,第一次是郭解组织营救任使君的父亲英卓,第二次是郭解手下马骏良组织营救郭解,第三次是马骏良组织、郭解参加营救任使君。从一定意义上将,正是因为有黑社会座位媒介,英卓能够找到藏身之地,也能够找到发挥才华的用武之地。

第八组认为:匆匆的过客。虽然他们成为了匆匆的历史过客,但是,为上演金融故事发挥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它们依次是吴王刘濞的长子刘贤、淮南王的父亲刘长。吴王刘濞40岁时,皇上刘启(当时为太子)误杀了刘濞的儿子刘贤,但是,也为刘濞二儿子刘驹上位为太子殿下扫除了道路;淮南王刘安的父亲刘长正为壮年,却遭遇流放被迫而死。或许驱动吴王刘濞造反的原因中,有为儿子报仇的元素;驱动淮南王刘安造反的原因中,有为父亲报仇的元素。

正是在塑造出任英俊、刘彻、伍育之、无盐淡、刘陵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一起演绎了金融与国家安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三、情节构思巧妙,前呼后应、跌宕起伏、合乎逻辑

有位著名的小说家说过,小说就是讲故事,小说家就是讲故事的人。我想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大汉钱潮》讲好了远在接近2200年前的一个金融故事,小说家虚构通过跌宕起伏、前呼后应的故事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工作,让下至乞丐上至皇帝的各色人物进行着与其身份匹配的角色,演绎着遥远的金融故事,穿越到遥远的社会生活。

跌宕起伏、前呼后应的故事情节。《大汉钱潮》的故事收尾于一个大团圆结局,应验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全篇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前呼后应,环环相扣。小说主人公任英俊真实的身份是吴王刘濞的儿子,在其养父英卓的掩饰下成为英卓的儿子,他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忠诚于皇权、拥有钱币铸造技术、医疗知识、高强武艺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武艺高强得益于养父英卓,丰富的医疗知识得益于被长安雪拒绝教授铸币技术的“药葫芦”,忠诚于皇权的意识来自于养父的谆谆教诲。

《大汉钱潮》主戏之外,有三场重要的分戏。一是任英俊远行遥远的东瓯国。因为东瓯国有经营子钱家无盐淡的老朋友聂宗义,远行的目的是向其借款用来周转。也正是在此次行程中,任英俊与其二哥刘驹重逢,才知道刘驹依然陷入在向皇权复仇情绪的裹围之中,才知道聂宗义也在从事伪造为刘彻为代表的皇权的货币,才知道长安城伍育之勾结聂宗义的事情。二是任英俊远行刘安的淮南国。因为淮南王刘安在炼丹过程中,研制了一种可以化解长安雪毒药的一种解药,所以,从任英俊内心已经不想再给淮南王提供铸币技术,但是,为了获取解药,还是需要继续为淮南王服务。三是任英俊流落匈奴部落。因为被劫持法场而获救的任英俊,只能被迫朝长安城的西北方向匈奴部落,在此期间惹祸起于铜钱、赢得声望还是依赖于高超的铸钱技术。上述三场分戏,为全小说两大场主戏服务。

《大汉钱潮》安排主戏、分戏之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插曲或者画面,比如使用迷魂药、刘驹给无暇下毒以及以此为砝码威逼利诱任英俊与淮南王刘安合作、刘驹以向皇帝告发任英俊真实身份逼迫其为东瓯国聂宗义提供技术服务等等,涉及故事情节以及与大戏、分析向衔接,从而是全书故事成为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衔接合乎逻辑,没有勉强拼凑之感。

阅读小说就是要使用文学眼光和文学理念去研究,去剖析,去鉴赏。否则的话,小说故事情节的中的任何一种假设都会令小说嘎然之,难以为继。当然,包括《大汉钱潮》在内的所有小说,故事情节大体上要非常合理,细节衔接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勉强成分,但瑕不掩瑜。全书是一个圆满的大结局,以刘彻为代表的皇权取得了全面的大胜利,最大的成果是平叛淮南王刘安的军事政变,铲除了吴王儿子刘驹,巩固了皇权;其次的胜利是绞杀聂宗义、伍育之等私铸货币的犯罪团伙的头目;最后,将铸币高手任英俊、货币流通界名人无盐淡等收入囊中,可以为统一国家金融政策、统一金融市场秩序尽职尽责尽力尽智。

总体来看,《大汉钱潮》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构思的情节符合逻辑、前呼后应、引人入胜,以塑造的人物、构思的情节阐述的主题明确,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当代金融人讲述遥远古代金融故事的好小说,是一部反映汉朝社会货币变迁的风云录。


[责任编辑 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