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必答题”建设丝路国际金融中心---访陕西金融作协主席杨军
2018-07-02 | 作者:谢小强  | 来源:西安晚报


今年年初,西安市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打造支撑大西安追赶超越发展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6月14日,在我市举行的加快建设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建设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是大西安追赶超越、建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答题’。我市金融机构和从业者如何理解和做好这道“必答题”呢?记者专访了陕西金融作协主席杨军,想听听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既有历史支撑,更有现实驱动

记者:为什么说“打造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是大西安追赶超越、建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答题’”?

杨军众所周知,西安是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汉唐时期尤其是大唐盛世,古长安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和贸易中心。与经济贸易相伴相生的早期金融货币也最先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以此为中心,流通辐射到世界各地,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世界货币。在古代,中国货币在丝绸之路上一直扮演着国际通用货币的角色,所以,今天的人民币国际化、把西安建设成为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央提出新丝绸之路大构想以及西安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蓝图的大好历史机遇面前,打造丝路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既有历史底蕴作支撑,也有现实发展为驱动。让金融的重心重新回到丝绸之路的起点,既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现实需要,也是大西安谋求追赶超越发展的明智选择。

发掘特有钱币文化,从打造西部金融中心起步

记者:西安要建成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应该在那些方面着力?

杨军:目前西安市已经明确 “三步走”战略目标,即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以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集聚区为龙头,高新区、西咸新区、曲江浐灞“金三角”,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军民融合金融“三个示范区”,能源金融、物流金融、绿色金融“三个功能区”,一批金融特色小镇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等等,我都很赞同,但仅有指标要求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有支撑这些目标实现的中间环节和终端布设是否强劲有力。

陕西是中国钱币文化的根,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大钱系其中的三个诞生于陕西:秦半两钱统一了全国的流通货币、奠定了几千年圆形方孔的东方钱系的基础;汉五铢钱最早由中央政权统一货币发行权,在我国钱币史上发行量最大,流通时间最长,被称为“长寿钱”;唐开元通宝首次改变了钱币计位命名的方式。目前的西安,应该说已经具备了“金融首都”的历史资源。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仅靠中央支持和陕西省内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在强大自身的引力和虹吸效应上做文章,至少,应该先打造出西部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延伸、辐射至西亚、中亚、南亚和丝绸之路沿线。

拓宽辐射面,才能支撑起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记者:您认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对陕西来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杨军:主要还在金融的“质”和“量”两个方面,是否具备承载国际金融中心的底气和潜力。这不单纯是指金融服务水平、科技水平、网点覆盖面等金融软、硬环境,也包括金融文化的打造、金融理念的升级、金融体制机制的重塑等等。

金融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没有金融的繁荣就不会有经济的繁荣;反之,没有经济的繁荣,也就不会带来金融的繁荣,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源和流的关系。同时,金融发展规划还应与经济发展规划同步统筹协调,眼光和布局还应该放宽放远一点。比如,可以考虑把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甚至“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也从战略规划上纳入西安国际金融中心支撑版图,主动介入而非被动接纳。只有将金融的辐射面拓展到足够宽,才能托举和支撑起国际金融中心这座大厦。

通过专题创作,提升西安金融美誉度

记者:作为陕西金融作协主席,您认为金融作家能在助力西安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

杨军:陕西金融作协是陕西金融工委、中国金融作协的下属机构,他们既是作家更是金融人,同时也是“文学陕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们通过作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升西安金融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助推丝绸之路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在繁荣与发展金融事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成立三年来,金融作协已经形成“丝路金融文学”品牌,产生了诸如《大汉钱潮》、《三秦儒商》、《大儒张载》、《丝路钱缘》等一大批反映丝路金融文化和现实生活、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的长篇小说和影视作品。未来金融作协将以服务陕西金融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构想为已任,发挥金融作家的创作优势和行业优势,为助推建成西安国际金融中心做出更多贡献。

记者 谢小强  通讯员 陈益鹏



杨军,中国金融作协理事,陕西金融文联副主席,陕西金融作协主席。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长篇小说《大汉钱潮》作者,纪录片《丝路钱缘》编剧,入选“陕西省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

[责任编辑: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