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绣岭上忆忠实——作协活动纪实
2017-05-15 | 作者:费祯伟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5月13日,由陕西省金融作家协会、灞桥区文体旅游局、灞桥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追思厚德忠实,感悟人文灞桥”追思缅怀活动在灞桥区郭李村西绣岭一个绿树掩映的乡间民宅举行。此民宅系灞桥区现任作协主席李君利的家。因为陈忠实先生当年写作《白鹿原》时曾在此寄居数月,完成了书中几个重要章节的写作。耳濡陈老先生当年几位故交追忆流年往事,目染陈忠实先生曾住过的窖洞、用过的书桌,点点滴滴,犹在目前。用这样一种方式走近陈忠实先生的灵魂,感知他曾经的心跳,是对这位文学巨将最好的缅怀。

中午10点,追思缅怀活动在树荫下和鸟鸣声中正式开始。首先由灞桥区作家协会主席李君利讲述他心目中的陈忠实先生。他和陈忠实相识30多年。1989年8月份,正是陈忠实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关键时期。当时陈忠实躲在老家祖屋里写作,因天气热写不下去,为了为中断写作,他来到李君利的家,在两个旧窑洞里完成了《白鹿原》小说第十章至十二章的写作。陈忠实后来回忆这段写作经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在这儿写作使他突破了此书的大关卡。”应该是这儿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乡风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李君利回忆说,当时,陈忠实早7点起床吃早饭,吃的是牛奶、鸡蛋、蒸馍、稀饭。然后写作到中午十二点吃饭,休息2个小时,下午3点至6点接着写。晚间有时停电,在当地供销社买两个蜡烛,晚上继续写作。陈忠实曾对李君利说“写作好比蒸馍,不能揭锅太早”。休息时,陈忠实常与李君利在坡上散步,交流文学。89年因学生“动乱”,接到省作协电报,摧促他回去参加省作协关于清查动乱人事的重要会议,自此离开这里。陈忠实过后回忆在李君利家窑洞创作《白鹿原》时,曾感慨道:“面对黄土,融合自然”。他还说:“生活不仅给作家提供素材,更重要的是可以纠正作家的偏见”。

灞桥区文体旅游局局长陈亚红谈到陈忠实,依然情真意切。他说,1988年他在陈忠实的家乡教书时和陈忠实认识,睹物思人,去年在此举办追思会时很伤感。今天举办追思会,缅怀陈忠实当年在此创作《白鹿原》部分章节的写作精神,令人感动。灞桥是历史上文人雅士采风的好地方,也是一个神秘浪漫的地方。画家、诗人、作家、文人喜欢来此地采风,唐代许多大诗人在此地生活创作出千古诗篇,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赵望云之子)、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著名作家莫言、熊召政、阿来等文化名人均来灞桥采风过。欢迎省金融作家到灞桥采风。陈亚红局长说,为了继承陈忠实先生的遗志,区上将此地辟为灞桥区文学创作基地。活动期间大家说的都是与陈忠实的真实故事,反映的都是忠实先生伟大的人格和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灞桥区委党校校长王同利也是和陈老走得比较近的一位乡党,他说:当年忠实隐居此地潜心创作《白鹿原》第十至十二章,说明此地是风水宝地,有灵气。王同利校长说:他1978年与忠实认识,当时忠实在文化馆。前几年他对陈忠实说:“在我看来,白鹿原有三层意思:一白鹿原是一个地区;二是白家和鹿家原来有这么回事;三是白鹿两家还是有缘分的。”陈老听了颇感兴趣,觉得这样解释也很有意思。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1997年《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该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巨大,目前全国成立了《白鹿原》研究会,王同利校长说他曾经写了一个小册子,书名叫《浐河诗语》,但经陈老改动一字,变为《浐河丝语》后,立刻有了品位,给他创作很大启迪。王同利校长还说陈忠实视读者如上帝,只要读者喜欢《白鹿原》,凡是签字的,来者不拒。

灞桥区政协干部许卓良说,1976年他参加省作协文学讲习班认识陈忠实,他的作品经忠实修改后在《延河》杂志上刊发。后来,陈忠实在写作《白鹿原》时,曾将手稿交给他,说:“我把生命交给你了,这个事千万不要给外人说,要保密。”许卓良说,他把陈忠实《白鹿原》手稿,妥善保存在一个保险柜里,生怕稍有不慎,给遗失了。陈老师这样信任他,他不能辜负了陈老师的嘱托。

与会作家都是与陈忠实先生是有恩的,有故事的,西安市五十五中的语文老师、高级教师陈社英回忆,陈忠实说过:“看一个社会好不好,就是看底层社会人是不是幸福,生活是不是宽松。”记者问陈忠实:“茅盾文学奖好不好?”陈老师说:“不能说这个话,还是最好换一个话题讨论”,这就陈忠实对人生、对社会的政治态度。

来自金融系统的作家们也纷纷发言,表达了对陈忠实先生追思缅怀之情。省金融作协常务副主席张学德说:向陈忠实老师学习,向陈老师致敬,陈老师就是“神”,但“神”不是自己标榜的。陈老师在任何地方和场合从不讲自己如何伟大,几十年来陈忠实老师周围拥有一群人和一群读者,这是陈老师创作《白鹿原》成功的土壤和条件,鲁迅说:“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陈忠实的成功充分印证了鲁迅先生的名言。

作协副主席李伦说:去年陈忠实去逝,省金融作协委托他和高歌前去悼念。陈忠实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留下了著作和丰碑,陈忠实潜心创作,用六年时间创作完成五十万字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此书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他的位置。白鹿原地理位置很开阔,陈忠实挖掘白鹿原的文化历史,但又不局限于此地,而是站在世界文学发展的高度进行创作的。今天来是向陈老师学习、向灞桥作家学习,希望今后多交流。

作协副主席陈益鹏说:虽没有与陈老师见过面,但是很早就阅读陈老师的文学作品,受益匪浅,一直仰慕陈老师,想当面请教他,但总是没有机会拜访他。去年得知陈老师仙逝的讣告,悲痛中为陈老师写了一首悼念的诗歌,也一直没有机会为他朗诵。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当场亲自朗诵了这首诗歌,表达了对陈老师的敬仰之心和怀念之情。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者和牵线搭桥人,金融作协秘书长白来勤和陈忠实先生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他说,他曾经写了一本书,打电话联系陈老师,请陈老师为他准备出版的书写“序”。当时陈老师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时间紧,顾不上。“序”虽然没有写成,但过后陈老师给他题写了书名,极大的鼓舞了他的写作信心。

赵晓舟副主席着重向灞桥区领导和作协介绍了陕西省金融作协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作协有关“丝路金融文学”的基本定位。他说,忠实先生去逝已经一年多,回想起来,忠实的文学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催人奋进叫人留恋。在先生留下脚印的地方寄托我们的思念,表达我们的敬意,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他还特别转达了杨军主席因事未到以及表示支持这次文学活动并向各位问好的嘱托。

在活动现场,散文作家灞桥区作协常务理事张娟、灞桥区街道办(方家村)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米巧莉、航天四院文学会会长伏萍女士、西安市第55中学退休高级教师陈社英,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家中心小学校长云红卫等等,或娓娓讲述,或诗或歌,深情款款,借以追思缅怀陈忠实先生,表达对陈忠实先生的感恩之情和敬爱之意。

座谈结束后,全体人员参观了当年陈忠实创作《白鹿原》时在李君利家住过的窑洞、用过的书桌。看到陈忠实先生在窑洞前的照片,大家纷纷与其合影留念,以示敬重。

庭院正中有一方直径约一米五的石碾盘。据石碾的主人李君利介绍,2011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记者专程从北京来到他家,采访当年陈忠实在他家窑洞完成《白鹿原》重要章节的生动故事。当时陈忠实坐在院子老槐树下向记者介绍当年创作情况,他说,在此地写作找到灵感,得到李君利全家人的大力支持,感谢君利对他的支持与帮助。后来,专题片上下集《重上白鹿原》在央视播出,得到观众的好评。继电影《白鹿原》之后,目前,电视连续剧《白鹿原》也在江苏和安徽卫视同步播出。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不愧是一部史诗性的文学巨著。

为了表达对陈忠实先生的追思怀念之意,金融作家吴文茹、高歌、黄天顺、伏萍、张学德、费祯伟等还特意向灞桥区领导和作协赠送了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大家一致表示,今后一定要努力创作,传承陈忠实先生不尚虚浮、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追求精品的创作精神,以精品力作奉献社会,服务大众。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