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形移——李峰国画文脉传承
2017-04-01 | 作者:李峰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作者简介

李峰,男,东乡族,大学本科学历,供职于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美术协会会员。擅长中国山水画,喜古典美学书籍收藏,对美术史论学、符号学有涉猎,其艺术观念多受老庄思想文化的影响,崇尚生活与自然,宗教与哲学的艺术理念,主张目标要与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总是在体验中加强书写性的锻炼。曾出版有《山水胸澜录》、《心源素履录》、《名家书画文库·李峰卷》。

【个人著作】

《山水胸澜录》陕西传媒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2012 年 8 月

《心源素履录》陕西传媒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2014 年 11 月

《名家书画文库·李峰卷》陕西传媒出版集团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 年 10 月



【外界评论】

浑厚相茂 苍劲生辣

文/杨建兮(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在画面的表现和用笔上能够中锋起落,有来龙去脉,笔法沉稳,笔路盘旋起伏,有内在的功底节奏。他知白守黑意识强烈,画面结构严谨,对画面构成的认知上脉络清晰,雄姿起伏绵延,气势恢宏、构图绝妙,意境深邃,笔墨苍劲,气韵生动的特点。画的深度广,没有放过一笔一画的深入,能够纯水墨用笔,用笔、用墨很大气,不犹豫,落笔直下,有着质地的文化品味。早期用笔、用墨刚硬有力,激烈粗犷、壮美,如今有清润简淡,清秀俊逸的风格面貌,能用浓、淡墨皴、擦、点、染,作品有着苍润、清绝、野逸、荒寒的自然之美。

艺术门类与其他门类的艺术是相互融合的产物,是综合性运用的学科!李峰在随我研修宋、元传统绘画期间,结合临摹的水墨实践,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博览群书,并写下了大量的画理心得,他研修中国美学,重文气,善捕捉,修学养,赋予担当。这种原始的形态美,取决于他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有时候短暂有时永恒,都是因人而异。但他经常对视,开阔了他的胸襟和视野,有时候会让贫乏的思维突然释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他在用墨上空澄淡远,韵味冲和,这是他能醉心于传统、继承的同时,也有随意生发,有着“气宜浑厚,色宜苍秀”艺术创作之路。他的心态上保持着一种文人的心境,这是现阶段画画人难能宝贵的一种品质。

生活中他能寄情于山水,沉默少言。把清淡无为的艺术哲学融入人生,融入画境,笔墨和画面也变得越来越简约,情趣悠然。在赏心悦目、沉思冥想中获得了人生的哲理。

李峰为人坦诚、忠厚、性格爽朗,为人率直、厚重,是种真性情。他下笔的通达似乎都能从清新的意味关联到他对传统文化的修为和体悟,读他的画有种精、气、神相呼应的感觉,这种感觉想到他的为人豪俊之气,这在现阶段别人身上所缺少的,也是弥足珍贵的。他对艺术的叛逆、顺和,顺和、叛逆不断的重复分解、组合,这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所以他能随转益多师,但目标明确,心态从容,谈定,讲究笔墨趣味和山川境界,所以他的“山水”已不是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一种精神怀抱的寄托。他对国画的认识上有沉静的表现方法,这表现到了他的探索的精神及追求笔墨的简约上,在传统中融会了现代生活的观念。他的国画总体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线和形的表现,路向上是从北向南不断的转移,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来统筹中国画的本身,这是他的入真之处。

通天接地 大道至简

文/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和人的问题,儒家贵人,道家尊天,尽管其侧重面不同,但都坚持“天人合一”的逻辑思维,以求天人协调、和谐一致。这些在李峰的美术作品里得到很好的反映。

李峰说他小时候曾在庙里住过一段时间,庙是古人通天地,与天地感应的地方,对文人说更是静心立志的地方。李峰有深刻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哲学思维,天人感应的思想圆融了李峰的人生艺术。他的画既不舍画理,又能通时达变,采儒、释、道之精华,将天地人圆融于方寸之间,令人耳目一新,心灵净化。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观赏他的画,总能会找到一种桃李不言,峰回路转的美感:随着画面的不断深入和变化,让人总能感到那种“画面在置绝地而后生后形成一个审美主体的过程。”

通天接地,大道至简。理解李峰国画艺术的真谛不仅仅在于开拓创新,更在于返璞归真。令人赞赏的是这创新和返璞,在他的作品中并不是一种简单叠加而是矛盾展示和化解的过程。他将对立统一和哲学思想运用于国画创作,“轻再现重表现”,通过“制造矛盾去统一矛盾”,为一既唯物又辩证的创作理念通过他的笔墨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他认为:“国画的‘黑白相生’,‘横画看竖线、竖画看横线’等均一脉相承”。他在自己的画论中说得精彩:国画是有其一定的对立、统一规律,由此推动了画面物象的不断纵深性拓展,这里的对立、统一包含着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的两个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处于同一体中,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离异、相互排斥,这便成国面丰富的内容。同一性和对立性是事物的两种属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不离不弃,对同一中对立,在对立中同一,掌握其矛盾的规律性。

所谓“力作”,并不是用力气去做,相反,它是天然而成的作品。过于人为不如无为。艺术亦然。李峰作品所展现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并不是消灭而是转化矛盾,是矛盾双方对抗后“融合”为一个“新的纵深性的画面构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推动了画面情节的发展,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发展,只有紧密结合,相互联结,互为条件,吸收有利于自己的因素,相互促进和转化,这种转化有确定的方向,是向对立面而转化。

一个民族不能失去原始的力量。艺术也是这样。汉初与清末艺术差异不在技巧而在贯穿其中的倔强之气。穿透于他的作品中的正是这种秦砖汉瓦的倔强之气——它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认识这些创作特点是理解他作品及其艺术成就的关键。

坦荡自然 真挚可交

文/骞平义(西北大学教授)

李峰是我的忘年小乡友,相遇相知历有年岁。年龄上我们属于两代人了,而与之相处已超越了阅历的界限,丝毫没有心理上的障碍,一起谈生活、谈书画、推心置腹,过从真诚,甚为相得。

他出生农家,又参军报国。既有玉山灞水之质朴灵秀,又得部队坚韧刚毅。义气大度,诚朴率真,绝无时下年轻辈的轻佻世故和喧浮张扬。在当下求职从业艰难,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他上尊孝道,下尽义务,承载之重,可想而知。但他直面乐观,阳光向上,不怨天尤人,未消极沉沦,发奋努力,积极进取。所从职业务,风生水起。又选定书画文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他素有山水之灵性,又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奠定了为文为艺根基。为了站得更高,走的更远,遂拜陕西山水画名宿杨建兮先生门下,顶礼膜拜,潜心求教,系统钻研。把闲暇时间投入其中,寒署不辍,痴迷如醉。他天资聪敏,悟性超人,入门高,路径正,诚恳虚心,执着专一,又得名师炙灸,几年过来,已深悟传统画理之真谛,渐入山水画之堂奥。进步之快,令人瞠目。几年前,他送我一幅水墨山水《辋川游记》,宏幅巨制,大气磅礴。画画劲健,白处空灵,妙趣盎然,屡看不厌。

书画一道,“首在精神次在功”。重在文化修养,然后才看技法功力。如没有深厚的文化支撑,一味沉浸技法修炼,终究跳不出工匠的樊牢。李峰博览群书,涉猎浩繁,广泛吸呐文化营养,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学根基。他把书画研究纳入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上,结合宗教、哲学、人文、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理论,深入专研,缜密思考,古今中外,旁征博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系统的理论思维。2012 年,出版了他的《山水胸澜录》,24万字,泱泱大观,思想深遂,见识高迈,文字凝练,观者惊愕。时隔一年,又将一部 15 万字的专著《心源素履录》呈献给读者。这部立论新颖,格调高,理论建树系统,笔墨实践性强。是他坚忍不拔,矢志不移的毅力和精神、深厚扎实的综合文化基础及长期水墨探索的结晶,是一种为艺术而殉道的精神。

李峰还很年轻,对艺术认知的高度很高,也预示着空间的广阔。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他的艺业将不断成熟,发展势头更加强劲,这些都是他本人的内因决定的,他有理由给予大家更多的期待。

作品展示


【责任编辑: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