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民:打擀馍
作者:张会民 | 来源:丝路金融文学网  | 时间:2017-01-11 10:23

 新媳妇生娃娃,最忙活的是阿家婆婆。瞅见媳妇肚子稍微有点儿变化,便喜眉笑脸,脚腿生风,来回走路都小跑着。除了日常精心伺候儿媳妇的一日三餐,最重要最有隆重仪式味的准备工作就是打擀馍。

 渭北乡村有句俗语,妇女怀孕至九个月零十天,生娃不在今天就在明天。掐着指头算计到九个月时的前几天,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阿公爸爸赶早起来就在院中央和泥搬砖,盘炉灶安风箱,清洗沙石粒,裹泥鏊底。花生大小一般的沙石粒用水淘洗几遍后,用清油侵润,放置备用。大平底铁鏊底部要再粘裹上一层泥土,能使鏊底均匀受热,防止火势太猛烤焦了擀馍。阿家婆婆则要搜集茴香、芝麻、椒叶等调味料,用擀杖碾碎,按一定比例加盐搅拌好,就开始和酵面,等着第二天热热闹闹正式打擀馍了。

 打擀馍该叫的亲戚邻居必须提前打声招呼,天蒙蒙亮,帮忙的人就系着围裙兴匆匆赶来。接面揉面前,将上好的菜籽放在锅里翻炒,闻到香味四溢时将开水倒入,晾凉后用浮在上面的清水和面,这些工序,不用提醒安排便自觉干起来。男主人搭火支鏊,鏊里边的沙石粒几分钟就能热得烫手。把头一天准备好的调料拌入面中,经过反复揉搓,分揪成拳头大小的面团。再次揉搓成型,先用粗擀杖将面团推开,再用细擀杖擀成直径约一尺左右的圆形薄饼,放在竹篦子上端到锅鏊前。这时锅鏊中烧烫的沙石粒已铺平整,准备覆盖擀馍的沙石盛在大铜瓢中。把擀馍小心翼翼地平铺到石子粒上,上面用锅铲将铜瓢里的石子粒铺满,观察擀馍稍微变硬,温火中翻动薄擀馍,重复覆盖石子粒的动作程序。在擀杖有节奏地与案板撞击声、拉动风箱的噼啪声、拔铺石子粒的喇啦声、传递擀馍的提示声、男男女女的欢声笑语声中,一张张凹凸不平、香脆可口的擀馍摞出了一层又一层,堆得像小山一样,那种香味能弥漫整个院落,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第一张擀馍做出来,在场所有的人都不能尝吃,由主人郑重其事地摆放在灶神前的木板上。若新媳妇预产期到了还未生或者生产困难时,将这块擀馍放在新媳妇的炕中间,用锤子锤烂,盯着孕妇一个人吃完,其它人不能帮忙。据说这种催生的方式很灵验,而且还格外顺利,引得好多结婚后一时还未见喜的新媳妇争相索取,当成灵丹妙药背地里偷偷食用。

 这种用滚烫的石子粒烙制而成的擀馍,在关中也叫石子馍。加工方式原始,历史悠久,是人类制作熟食食品中的活化石。擀馍酥脆可口,营养丰富,当中又添加了茴香、芝麻、椒盐等调料,既暖脾胃又易消化,成为坐月子孕妇的首选必备食品。

 邻居们前来看娃恭喜,主人除了用红漆木盘子端来酒碟子招呼喝酒吃菜外,很麻利地将擀馍放入灶火中再次烤干,呈递给客人品尝,临走时每人还要拿上几张作为回礼。连续几天整个村巷的人尝着擀馍,在个蹦个蹦的脆响声中津津有味地谈论祝福主人添子添福,家业永续,人丁兴旺。

 作者简介:

 张会民,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初白}